订单查询
首页 汇报类
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大小:12.65 KB 发布时间: 2022-11-02 09:33:02 ** **
下载文档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其理论内涵是关键和基础。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才能有正确的实践。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的关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理解国家战略与社会担当的准确定位。理论批判与继承创新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检验的前提。以发展的和动态的眼光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动力。

[关键词]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0-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179(2019)06-0175-0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相当丰富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依靠完整的理论基础来对其进行支撑;二是要依靠中国几千年灿烂悠久的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来支撑,以及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和精华.也要吸收西方文明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加以提炼和升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理论建构.需要解决指导思想、铸牢主体的关键问题.也是一项实践总结,包括了中国56个民族等各类行为体的资源整合和运行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几个重要的关系问题。

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56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人们的头脑,重在从娃娃抓起,关注其从小的培育和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实践.当然,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是关键。紧紧抓住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不能成为空话,只有当国家和社会层面都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那么.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才会真正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新时代,中国各民族集中一致的思想观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中国各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这一时期国家建设的目标之一和各民族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能否培养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实需要集思广益.而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必然是德才兼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在制度的保障下.通过这些时代新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要培养时代的新人,就要从每一个民族的儿童做起,千家万户都行动起来,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的风采。我认为.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思想观念中如何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与56个民族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怎样在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确立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在全体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处于主流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能够更好地统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引领各民族群众的国家观教育、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的和谐发展,在实践中深刻领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内涵.以便更好地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事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时代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完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尺度,能够对各民族内部所存在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起统领、决定作用.成为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最根本、最稳定、最关键、最基础、最重要的观念。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过程中能否起到引领作用,是正确认识和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首要任务。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层面来看,各族人民群众一定要有宏观意识认清从国家的视角认识核心价值体系.则是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这一认识过程中,56个民族传统文化中已有价值观念真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56个民族的多元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冲突、对立的关系,而是通过引领、整合作用.使其变成56个民族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目的是通过多元补充,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最大限度地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

二、正确认识国家战略与社会担当的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国家权力和社会力量的优化格局与关系得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工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战略与社会担当的关系,涉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在这个方面的铸牢.需要多种力量的坚定支持:一是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的提出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国家权力层面执行者一-各级党政部门.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主力承担者;二是需要全社会的基层组织、各民族的人民群众等发挥担当作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形成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运动。滕尼斯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共同体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持久的和秘密的.甚至是单纯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天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意志的统一体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有各自的分工。在国家层面,主要任务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和职能;在社会层面,各民族地方的基层组织和各民族的人民群众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正实践者和最终接受者。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观点来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家的宏观指引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越是不断扩大,那么.各个民族的封闭状态就会瓦解。国家权力的重要作用在于设计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创新.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全过程,也就是贯穿在中国到2050年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领域。在这一长时段的过程中,国家如何运用战略设计,推动社会层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社会各民族发展的所有方面,转化为各个民族的情感认同和各个民族的行为习惯,正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层面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于各个民族社会而言,如何实现各个民族都行动.各民族的干部起带头作用,从自己的家庭做起,从自己的娃娃抓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进入各民族群众的头脑中,不断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风采。这一国家战略则需要通过社会上各民族群众的担当来实现,也就是说,如何在新时代通过继承创新,通过各民族群众的实践的力量.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提供新的养料,则是需要全体国民认真思考和全面担当的重大问题。

三、正确认识理论批判与继承创新的关系

恩格斯就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里会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如何对待56个民族的思想、精神的来源.也就是如何认真对待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及世界文明的态度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立,一是在对中国56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二是对世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批判吸收基础上的互鉴发展。具体来说.中国56个民族以及世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源泉。

对“共同体”的构建、发育与壮大有机过程的认识存在着东西方文化语境差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要“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对西方研究者的相关理论学说及世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批判和继承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批判性与继承性的关系.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反对历史文化虚无主义态度。

充分吸取世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时刻抵制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分化”和“西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要在对怀疑论批判的基础上创新性地继承,继承的核心就是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弓|。丄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的灵魂和主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铸牢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导向.批判性地继承中国56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四、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性”时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国各民族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特点,当然.各个民族的共同点也非常明显.这个共同点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咖>这个共同性,笔者认为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精神。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就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也就是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只有这样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只有真正把握住以各族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沿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客观规律前行.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过程中.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性检验,在能力建设方面有着具体的要求:一是十九大报告中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各族人民群众价值准则和精神追求,同时,做到让各民族的干部群众确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担当者”。二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建立起一整套的保障制度和保障机制.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运行真正有可靠的制度来做推行。

五、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性与动态性的关系

笔者的导师谷苞先生说过.在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各个民族的特点和特长都将长期发展.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点在未来还会得到验证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性与动态性的关系,就是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包容性而提出来的。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性来看,实际上就是一种包容和开放的长期过程。在当前.这一过程与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时期的全过程相伴随。按照谷苞先生所讲.实际上,中国各个民族各自的特点和特长,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国各民族一旦接受了某个民族的特长,它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所以能够铸牢和持久.就在于它是开放、包容,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也说明了发展性与动态性的关系,更是共同体意识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新时代,把握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性与动态性的相互关系并使之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要以加强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基本目标.切实增进各民族民众的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维持并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真正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1288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