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汇报类
(精品党课讲稿)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辅导讲稿
大小:38.03 KB 发布时间: 2022-10-24 08:40:13 ** **
下载文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品党课讲稿)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辅导讲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

同志们:

中央要求,第二批“不XX心、X记X命”主X教育于11月底基本结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10月28日至31日召开。当前,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主X教育的一项首要重大政治任务。今天,就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交流。分四个部分谈谈,不当之处,请及时指正。

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基本概况

(一)全会时间、地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二)出席全会人员。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三)全会主持与讲话。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四)全会主要议程。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五)全会研究其他事项。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正武、马伟明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士余同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刘士余同志留党察看二年的处分。

(六)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一致认为,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加强战略谋划,增强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振奋和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增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不XX心、X记X命”主X教育成效明显,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项工作胜利完成,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工作有力有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深入推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辅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这个《公报》共有5000多字,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这里,我们对《公报》中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位“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解读:这段话说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位。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制度体系,而不是某几个孤立制度的简单集合。它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来源于实践探索,而不是未经实践直接想出来的。对这一制度体系的定位是科学,是被实践检验正确的。

2.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概念。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3.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二)回顾历史成就,得出三个重要判断“全会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解读:本段共三个长句,第一句回顾党成立以来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成就;第二句特别突出了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就;第三句是通过前两句回顾历史,从历史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评价,形成3个判断: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在这一段中有两个知识点需要了解掌握。

1.国家治理包含的制度都有哪些。

即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

2.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的标志。

即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制度优势:坚持的13个显著优势,阐明“中国之治”制度“密码”,定位为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解读:本段通过“十三个坚持的……显著优势”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进行了概括。最后一句,又将这些显著优势定位为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关于这“十三个坚持”,随后在公报中以“十三个坚持和完善”逐一进行了解释,构成了公报内容的主要部分。

这“十三个坚持”主X教育指定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各个章节对应:

第一个坚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应的是《纲要》第六章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个坚持,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对应的是《纲要》第三章的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个坚持,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对应的是《纲要》第八章的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四个坚持,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第五个坚持,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两个坚持均对应《纲要》第十章的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六个坚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对应的是《纲要》第九章的内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七个坚持,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对应的是《纲要》第十一章的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八个坚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应的是《纲要》第十二章的内容《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第九个坚持,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对应的是《纲要》第七章的内容《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第十个坚持,是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对应的是《纲要》第十八章《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的第四节《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节。

第十一个坚持,是坚持党指挥枪,对应的是《纲要》第十五章《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第十二个坚持,是坚持“一国两制”,对应的是《纲要》第十六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第十三个坚持,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对应的是《纲要》第十七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上述的对应关系中不难看出,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十三个坚持”,从某种程度上应该可以说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下面,把“十四个坚持”列出来作对比:“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对比,几乎一样。所以说,对公报内容的学习,相当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层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更深一层的学习和认识。

(四)明确指导思想、政治基础、战略任务、支撑制度、制度体系目标和治理途径公报:“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解读: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所以,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在内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战略任务,科学阐明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内在关系,鲜明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所以,这一首要战略任务也必然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

当前,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改革创新,所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必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本段需要明确三个重要概念一个区别:

1.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类制度,即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2.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即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

3.需要加强的四种治理,即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4.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区别:我国的根本制度包括根本国家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其中,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基本国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解读:本段提出的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从结构上看,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步走”战略安排有着很明显的对应关系:1.2021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一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是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2.2035年:到二〇三五年时,一个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另一个是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2049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一个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另一个是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由此可以看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应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应的。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制度建设水平与国家的整体建设水平是相辅相成的。

(六)未来部署:坚持和完善13个制度体系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要建立不XX心、X记X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解读:本段的第一句首先告诉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从根本上是要提升党在执政方面的三种水平,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理论。

”将这句话作为首先要坚持的原则,正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随后,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样子”进行了说明,即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本段中,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落实措施,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完善的三类制度。

(1)建立的制度。

建立不XX心、X记X命的制度,从某种层面上,这预示着在今年“不XX心、X记X命”主X教育全面结束后,将会以这次主X教育的实效为依据,出台相应的制度。

(2)完善的制度。

一是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二是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3)健全的制度。

一是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二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2.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也就是在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这些制度体系就是要以具体的途径和形式确保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具体要坚持和完善的是两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上述这些制度安排,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

从第一句中可以看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目的是提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第二句通过“内在要求”的定位,说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性。

第三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共同推进”和“一体化建设”,共同推进指的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指的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很明显,依法治国对应着法治国家,依法执政对应着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对应着法治社会,“共同推进”说明了不能阶段性地先后推进,而是要同步。

“一体化建设”说明了三者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统筹结合的。

本段的最后一句直接指出了要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1)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即法治实施体系。

包括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

(2)立法体制机制,即法律规范体系。

坚持立法先行,包括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

(3)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即法治保障体系。

包括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

(4)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即法治监督体系。

包括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

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

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要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解读:本段主要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对应的是政府治理体系的建设,而这一体系的建设目标,就是第一句中所说的“职责明确、依法行政”。

第二句明确了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责,即“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这个职责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履行职责的前提,也就是“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随后才是该职责具体发挥作用的三个方面。

随后,是对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擘画,主要定位在行政机关上,包括坚持的工作原则、创新方式、提高效能。

最后一句,对完善国家行政体制,提出了如何落地的“两个优化和一个健全”,这也是抓好这项工作的切入点。

(1)优化政府职责体系。

(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3)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5.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目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章中明确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本段的第二句,是对这种经济制度的进一步阐述,包括“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以及对这种经济制度的评价。

本段第三句是对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把握,包括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关系、新的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

最后一句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要求,对公有制经济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

“两个毫不动摇”是写入了党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

同样写入党章的,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随后提到的要完善与建设的,则恰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包括:(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3)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其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等等。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主要源于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对区块链技术的集中学习,也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要是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等。

(六)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对它的定位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中间一句,说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和前面几段一样,最后一句是制度落地的具体方面,包括:(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3)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4)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5)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7.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解读:本段中,关于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给出了六个方面的落实意见:(1)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2)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3)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4)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5)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6)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8.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其目的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对社会治理的定位则是第二句所说“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随后一句,说明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以及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本模式,即“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本段最后一句,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给出了六个方面的落实意见:(1)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2)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4)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5)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6)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9.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其目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随后一句,说明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秉持的原则,包括理念、国策、方针、道路。

本段最后一句,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给出了四个方面的落实意见:(1)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2)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3)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4)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10.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要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而这么做的目的是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第二句中,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定位为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其后的两个句子都很长,但其实对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给出了两个方面的落实意见:(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

(2)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和其它部分不同的是,本段中对这两个体系的构建与健全,并不是简单列举,而是进一步地进行了解释。

比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实现的途径是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而达成的作用是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实现等等。

比如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落实的要求就是要贯彻到各领域全过程中去。

11.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要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目的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对“一国两制”的定位,是其后所说的“重要制度”和“伟大创举”。

本段最后两句,分别对港澳、台湾“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坚持和完善提出了落实意见:(1)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对港澳)。

(2)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对台湾)。

12.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目的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后一句,是对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的原则性意见,即统筹两个大局、高举四个旗帜,以及“两个坚定不移”。

本段最后一句,给出了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四个方面落实意见:(1)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2)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3)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

(4)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13.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

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目的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定位,是实现“四个自我”的重要制度保障。

本段最后一句,给出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三个方面落实意见:(1)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2)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3)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明确相关责任“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解读:本段是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行了总结,明确了相关责任。

我们先将前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十三个部分进行一个大概的回顾。

这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和前面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坚持”有基本对应的关系。

当然,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多数部分也都一一对应。

本段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1.在表率作用的发挥上,包括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2.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包括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三、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值得注意的9个提法与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的14个关键词(一)值得注意的9个提法1.国家治理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2.建立不XX心、X记X命的制度“要建立不XX心、X记X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3.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4.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5.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6.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7.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8.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9.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二)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的14个关键词关键词1——显著优势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等13个方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严书翰表示,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

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2——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许耀桐表示,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具有标志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巨大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关键词3——人民当家作主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集中人民的智慧,凝聚人民的力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关键词4——依法治国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同时强调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这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体系,将从宪法制度、立法制度、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

关键词5——政府治理体系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马怀德说,行政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会强调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通过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最终形成科学完善的政府治理体系,让政府更好承担起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

关键词6——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说,全会强调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地位,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同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7——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表示,国家治理是建立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强大精神支撑,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意义重大。

关键词8——民生保障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石建勋说,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发展水平仍有差异,脱贫攻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亟需完善制度来保障。

全会强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并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必将推动民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关键词9——社会治理共同体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马怀德表示,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才能使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更有保障。

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党委领导的基础上强调民主协商,在法治保障的基础上强调科技支撑,同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最终目标,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内涵。

关键词10——生态文明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说,全会体现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统筹目标、责任和利益,建立高度协同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造一条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新型道路,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11——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专家认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

无论军队建设内外环境如何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我们都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确保人民军队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奋勇前行。

关键词12——“一国两制”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专家表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公报展现了我们党坚决维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坚定决心,必将为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提供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13——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表示,和平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和定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我们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14——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辛鸣表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高效有力的领导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离不开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监督体系。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党确保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关键之举。

四、在主X教育中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大家要根据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贯彻落实党的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列出专题,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加深理解,化为自觉行动。

根据党的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建立健全本地本级本部门单位的制度体系,提高自身治理能力,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为确保研讨出动力,研讨实效,为大家介绍五步专题学习研讨简明流程。

步骤一:主持的领导介绍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概况,特别说明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

步骤二:相关领导分别领学。

领学,包括宣读原文及对原文进行解读两部分,最好是念一段解释一段。

步骤三:主持的领导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

步骤四:与会人员对建立健全本单位制度体系,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开展讨论。

步骤五:主持的领导总结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情况,并对本单位制度体系建设提出要求,明确职责任务。

不当处,敬请批评指正。

授课完毕。

谢谢大家!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传达提纲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一、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所以这次全会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应当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中来认识和把握。

首先,这次全会召开背景特殊、时机重要。

现在,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

从国际看,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收官阶段。

今年又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更加凸显了会议的特殊性和战略性。

其次,这次全会主题重大、事关根本。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

这既是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宣示,也是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定不移将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政治动员。

第三,这次全会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决定》。

《决定》最大的历史贡献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

《决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既有理论上的新概括又有实践上的新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随着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全会主要精神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

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鲜明主题。

概括起来讲:一是通过一份重要文件。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是作出一个重要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三是给出一项重要结论。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四是提出一个“总体目标”。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五是强调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以上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

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六是明确十三个“坚持和完善”。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七是公布两项人事信息。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正武、马伟明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士余同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刘士余同志留党察看二年的处分。

篇二

主讲:张X

目录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

二、准确把握科学内涵

三、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李长春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我们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与大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决定》全文约17000字,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9个部分,分为3个板块。

第一板块:(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

第二板块:(第三——第八6个部分)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第三板块:(第九部分),阐述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热点难点增多,许多矛盾迭加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这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强战略思考和总体谋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我们党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不仅是时代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的长远需要。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1、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2、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3、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1、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2、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三)是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需要

(四)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二、准确把握科学内涵全会鲜明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建设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对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深刻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体现了我们党把握大势,找准方位的卓越智慧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

(三)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三、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在了全党全国面前。

落实全会精神的过程,是一个不懈努力、深化实践、创新创造的过程,必须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一)要指导实践要自觉用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明确文化改革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文化改革发展推进力度

(二)要推动工作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建设文化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进度,明确保障措施,把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

(三)要联系实际要坚持求真务实,抓实抓细抓具体,把全会提出的原则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把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变成可实施的工作项目,对确定的目标咬住不放,对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

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目前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把全会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

篇三

同志们:

自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学习热潮、评论热潮、践行热潮”,全国各地都在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把会议精神切切实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日来,在按时听取各级宣讲辅导的同时,自己又原原本本地研读了全会公报,结合报纸和“学习强国”等媒介平台学习了大量的专家解读文章,感到受益匪浅、倍感鼓舞。

下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的要求,结合自身学习体会,我从四个方面作一交流发言。

一、全面理解“13个显著优势”,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向东看”,希望探寻中国巨变的“发展哲学”,解开中国奇迹的“制度密码”。

他们想知道,社会主义制度到底好在哪里、优越性体现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行得通、走得好?四中全会集中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本质属性到价值理念、从制度立场到制度目标的全方位立体画像,更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生动阐释。

限于会议时间,我选取三个方面,与同志们作一交流。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实践证明,坚持和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功能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前进的根本保证。

首先,从新中国70年的发展奇迹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来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70年斗转星移,40载沧海桑田。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正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

1.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

在经济总量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600多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90多万亿元,2010年超过日本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从1979年的2%上升至2018年的约30%,成为最大贡献者。

中国2018年经济增量1.4万亿美元,相当于澳大利亚2017年的经济总量。

2.我们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

经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迈向全面小康。

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7.7亿人,到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万人。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反观美国,美国3.3亿人,有4000万贫困人口,相当于“7个人里就有1个穷人”,其中1850万人属于“极度贫困”,还有530万人的生活状况,堪比“第三世界的赤贫阶层”。

3.我们创造了科技进步的伟大奇迹。

70年中,我们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队伍,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井喷式发展。

2018年,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已跻身世界第17位。

4.我们创造了制度创新的伟大奇迹。

新中国70年的伟大发展成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运用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既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深入研究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时代课题。

其次,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对比来看,只有共产党才能治理中国。

中国社会长期保持稳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风景这边独好,而美国等西方国家乱象丛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1.政治活动之“乱”。

特朗普赢得大选、英国脱欧、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等“黑天鹅事件”频现。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使劲“折腾”世界,退出《伊朗核协议》、《中导条约》等协议,敦促盟友分担防务责任,对盟友征收惩罚性关税,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国会通过《台湾旅行法》,使中美关系有陷入全面倒退的风险。

2018年法国暴发持续6周的“黄马甲”运动,引发了巴黎50年来最大的骚乱,并波及荷兰、比利时、加拿大、以色列等国。

韩国总统是这个世界上最高危的职业之一,暗杀、自杀、流放异国、镶铛入狱,就连唯一得到善终的前总统李明博,也遭到了检方逮捕。

最近40年,日本有23个首相,他们大多数的命运是辞职、辞职、辞职……2.经济领域之“乱”。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成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金融危机又引发了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等国家的债务危机。

在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等影响下,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主观意愿明显减弱,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逆全球化”思潮,继而世界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特别是特朗普对世界挥舞关税和制裁“大棒”,对中国启动“301条款”,挑起贸易战,直指《中国制造2025》,还对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等国发动了贸易制裁。

3.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乱”。

“基地”组织剿而不灭、“伊斯兰国(IS)”残余兴风作浪,国际恐怖主义向“独狼式”“网络化”转型,2017年全球有68个国家共发生了1136起恐怖袭击案件,造成7656名人员遇难。

2015年以来,受西亚北非等地区战乱局势的影响,大量难民涌入欧洲,造成欧洲难民危机,2018年涌入欧洲的难民就有11.3万人。

2018年,美国发生涉枪案件57103件,导致14717人死亡、28172人受伤。

而我国今年上半年,刑事案件立案总量在连续3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又下降6.7%,8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1.1%。

此外,西方还存在着制度危机、民主危机、文化危机等,共同形成一个“乱象群”。

再次,与西方国家的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的不同体现在哪些方面?1.作用不同。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政党治理引领国家治理的方式,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作用。

而西方国家政党则是从国家政治中分化出的利益团体逐渐演变而来,主要起到对国家和社会的连接作用。

2.角色不同。

西方国家政党通常是社会多元体系中的一元,其基本角色是充当部分民众与政治团体的代表机构和表达工具,主要功能是代表功能和表达功能。

而中国共产党则始终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具备西方国家政党所具有的代表和表达两大常规功能,而且还肩负着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所独具的整合、分配和引领三大功能。

3.地位不同。

西方国家政党的基层组织不选举时就隐没在社会之中,高层组织则内嵌于国家议会政治之中,其基本地位由在朝与在野决定,并通过平衡与牵制的方式展现两党政治或多党政治格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其强大组织体系、精千干部队伍体系、严密党内法规体系以及高度纪律性,使其居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地位。

4.XX不同。

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通过使政党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保持高度一致的方式,实现政党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中华民族发展目标有机衔接和融合。

而西方国家政党的XX则比较简单,要么作为在野时的反对党而存在,要么作为上台后的执政党而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其XX不断变化,且具有明显的政党利益。

5.责任不同。

中国共产党所致力实现的政治目标是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世界和平发展。

其责任包括对人民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以及对国家的责任,并体现为一以贯之的担当精神。

而西方国家政党在朝时,其责任就是努力实现竞选时所承诺的政策,在野时其责任则主要转变为制衡,且这种责任经常变化,缺乏基本的连贯性。

中国共产党的XX意识和责任体制,使其能够最广泛地凝聚广大党员和人民的意志和智慧,将自己的政治理想转化为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形成西方国家政治形态难以企及的决策与执行高效互动模式。

这也是当今中国日渐成熟的制度体系所内含的强大生命力所在。

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高效织执行能力、有效的组织问责能力,将科学战略规划一步步变为现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坚持全国一盘棋。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一显著优势,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1.我们能够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

中国有近14亿人口和56个民族,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严峻,若没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领导,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没有共同的根本利益与共同目标,则无法维护国家稳定、人民幸福,更加无从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正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这一显著优势,才使得中国有效避免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党轮流执政、多方利益扯皮和政治博弈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才使得利国利民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实施。

2.我们能够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我们的优越性”。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

17.6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倾情帮扶,覆盖全部12.8万个贫困村;7.64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000多万贫困人口受益,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2%下降至2018年的1.7%,创造了人类减贫史奇迹。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才使得资源可以整合、力量可以集中。

3.我们能够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高度一致基础上的大力支持。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群众可能在某些具体利益上有隔阂、有冲突,但在根本利益上尤其是在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这一根本利益上是高度一致的。

从青藏铁路到港珠澳跨海大桥,从“墨子”卫星到“嫦娥”四号奔月,从高铁、公路成网到C919大飞机,一个个通江达海的世纪工程、一个个迈向现代化的重点项目,正是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的生动体现。

4.我们能够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因为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力支撑。

我国实行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支柱。

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是全国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基础。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一套制度体系是否管用,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中国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利、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因而具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1.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社会发展才会有不竭动力。

“枫桥经验”形成独特的矛盾调解机制,小岗村的“红手印”按出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广东蛇口“杀出一条血路来”推开经济特区制度的大门……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不断激发蕴藏于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的制度才得以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我们的治理才得以实现自我革新的优化。

2.代表人民根本利益。

判断一种制度优劣,关键要看其为谁服务、为谁谋利。

在社会保障方面,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等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截至2018年底,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42亿人、1.96亿人、2.39亿人、2.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为百姓工作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为全体人民提供了稳定的安全预期。

3.促进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制度能够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通过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1998年至2005年期间,19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十八大以来,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都在1300万以上,今年1至9月为109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9.7%。

反观美国,今年10月份失业率3.6%,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为期40天的通用汽车工人罢工刚刚于10月25日结束。

二、准确把握“13个坚持和完善”,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

(一)清醒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思危方能居安。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经济方面。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雕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

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

还有研究认为大国的崛起必须跨过三个“陷阱”,其中之一就是陷入中等国家收入陷阱。

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和经济体,最后只有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晋升为高收入国家和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虽是小概率事件,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与代价,安于现状,没有壮士断腕的精神是不行的。

2.科技方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大国竞争的制高点。

但是,在研发资金投入上,我国虽位于第二,但不及美国一半;在研发强度上,虽已超过英国、接近法国,但距离美、日、德、韩仍有一定差距;在全职研究人员数量上,尽管在总量上已经超过美国,但中国每千人劳动力中研究人员比重仅2.02,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在高等教育上,世界大学排名前100榜单中,排名前10的大学基本都来自美国和英国,中国排名最靠前的清华、北大仍在20名开外。

总的来说,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正处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时期,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但是,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3.民生方面。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部分地方减税降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政府过紧日子确保减税降费到位,更大激发市场活力更好保障基本民生,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上的为民情怀,但也反映出我国在改善民生面临的压力和困难。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难较多,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仅以养老服务为例,到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而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只有16.38万个,床位总数仅有746.3万张,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近千万,诸多“痛点”与“堵点”愈发凸显。

4.从严治党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制定修改问责条例等11部党内法规,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提出并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仅2019年1至4月全国累计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15909起,处理22517人,真正做到了“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提出反腐败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截至今年9月,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启动天网、猎狐行动,追回外逃人员3543人,“百名红通人员”60人归案落网,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些领域、一些环节,依然存在规矩不严、纪律不严、执行不严、监督不严的情况,仍然存在着腐败风险,而当前更需要关注和改变的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作风表现,有的党员意识淡化,在党不言党、不忧党、不为党;有的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无视责任、不愿担当、不愿作为,撞钟过日子;有的“为官不为民”“廉而不勤”,亟需我们下重手锤治。

(二)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

我们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三)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须立足国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

”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要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

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三、切实增强制度自信,坚定不移遵守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还要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一)提高制度执行力,首先要强化制度意识,深刻认识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必要性重要性。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制度执行力方面也有显著提高。

但要看到,目前在实践过程中,一些领域还或多或少存在着制度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治理效能的“短板”。

制度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会形同虚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我们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坚决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橡皮筋”。

(二)提高制度执行力,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发挥表率作用。

《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我们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就应该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营造制度执行的浓厚氛围。

就应该带头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权威,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按制度行使权力,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打折扣。

就应该带头捍卫制度,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带动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三)提高制度执行力,要提高运用制度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

《决定》要求,“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执行制度,不仅要政治过硬,还要本领高强。

制度执行,要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巩固拓展“不忘XX、牢记XX”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谋划下一步部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在贯彻执行制度中提高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四、坚持知行合一,推动四中全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开花结果(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四中全会出台了“顶层设计”,纲举目张,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持续奋斗指明了路径和方向,会议精神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目标纲领。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坚持学在先、学在前,先学先懂、真学真懂,继续反复通读公报原文,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学细研、掌握核心要义,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提升政治思想觉悟。

把学习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锤炼政治品格的重大实践,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最根本政治要求,铸入灵魂、融入血脉,时刻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保持对党、对党中央、对习近平总书记绝对忠诚、永远忠诚。

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强化制度意识,坚定不移做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决捍卫者、完善和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积极推动者、遵守和执行制度的模范践行者。

(三)提高落实工作成效。

坚持用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紧扣工作大局,厘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重点。

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要自觉对标对表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确保不出偏差。

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项制度,不做选择、不搞变通,确保中央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能够按照制度要求落到实处。

自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

(精品党课讲稿)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辅导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1288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