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汇报类
浅论当代中国教师面临的教育伦理问题
大小:12.29 KB 发布时间: 2022-12-07 17:51:07 ** **
下载文档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浅论当代中国教师面临的教育伦理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摘要: 在当代中国教育伦理体系的构建中, 中国教师面临着诸多的教育伦理问题: 需要形成民主化的教育伦理精神和结构; 必须满足市场、 社会对教师“伦理道德” 的新要求; 教师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其崇高的文化使命和开放的文化视野。

论文关键词: 中国教育; 教师; 教育权威; 教师地位; 教师的自我实现

在市场经济体系确立、 完善的进程中, 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尤其是在当代中国教育伦理体系的构建中, 现代教师面临诸多问题, 需要加以认真研究, 从而搞好适合新时期的教师伦理设计。

一、 构建当代中国教育伦理体系. 需要有教育权威作保障. 形成民主化的教育伦理精神和结构

教育生活的民主化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大势所趋, 与这种民主化进程相适应, 现代教师的教育权威要求新的教育权成为其支撑, 要求对教育角色重新做出诠释, 要求教育责任和教育德性建立在中国现代化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之中。 在传统权威、 家族宗法势力、 地域性教育权力、 灌输式教育形式、 单纯依靠教师的教育角色获得教育权威的地方, 也往往是教育生活缺乏教育民主的地方。 它不可能使学生的个性自由、 独创性、 灵活性和健全人格获得真正的成长。 在民主化进程中教育权威如何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伦理难题。

教育权威失序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封建专制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民主法制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然遇到的现象, 是完全抹杀人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潜能发展的教育权威体系, 是一种严重排拒教育民主的教育权威体系。 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 来说, 教育生活的民主化是新中国教育体翩告别传统教育权威体系的一个异常鲜明的特征。 但传统的惯性仍然是非常强大的。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展开, 当前中国教育权威处于一种转型期的失序状态: 主要包括传统式的教育权威失败; 现实的教育权威失范; 理想的教育权威失落。 民主化进程中传统教育权威失效是指儒家式的教育模式在当今社会失去了教育权威的作用而不再有效; 现实的教育权威失范是指用教条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的方式树立起来的教育权威与教育民主化的现代社会进程处于一种矛盾冲突的状态; 理想的教育权威失落是指主流的理想沾染了一种短视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弊端,“商品化的教育权威” 的教育伦理危机的到来。

这是民主化进程中, 教育权威必然经历的重大转折。 传统的以教师权威的天然合理性为基础的教育伦理秩序必将被一种现代的、建立在道德证明或道德印证基础上的教育伦理秩序所取代。 这一转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表现为新旧价值观和伦理观之间的尖锐冲突, 其核心是教育理念或教育基础的现代性变革。 进一步, 教育权威的失序又急切地呼唤一种建立在新的教育伦理基础上的教育权威的重建。 我们看到, 这有赖于一种民主化的教育伦理精神和结构的形成。比如, 在这种民主化的教育伦理精神和结构中, “教一学” 关系、“师一生” 关系的良序进行将不再诉求于教育角色的权威性。 教师必须尊重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复杂性, 尊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由文化差异、 代沟和青少年主体价值所造成的认同难度, 以一种更民主的、更开放的、 更宽容的精神进行一种旨在对话、 交流、 沟通和理解的“传道、 授业、 解惑” 的教育活动。 再如, 学校的围墙不再是学生与社会隔离起来的象征物, 学校与杜会的界限日益淡化, 教育权威不再依靠相对独立的学校教育权力的外在控制, 它更多地应当立足于一种内化发展, 亦即教育权威不再由一种同一性的教育规范维系。 学生中心论是民主办学的基本教育理念, 它要求教育权威从学生的受教育活动中产生出来。

应该看到, 由教育权威的失序而产生的教育伦理危机, 是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它是教育现代化过程的必然产物, 是教育进步的表现。 失序和危机并不是教育伦理的后退, 而是在民主化进程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预兆。 因此, 正确看待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权威面临的各种道德难题, 如时下人们所说的人生导师的缺席、 生活意义的丧失、 父辈对下一代教育支配权的终结、“师道尊严(一种传统的等级人伦) 威风扫地”、 教育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严肃性等等, 是教育精神和教育伦理走出转型期教育民主化进程造成的诸多困惑的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

二、 市场经济社会的利益导向。 对传统的教师伦理产生深刻影响. 当代中国教育必须面对市场社会。 确立教师伦理道德的基本地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不是一片远离社会的“净土“。 市场社会中教师的地位, 取决于教育在面向市场保持自身相对的独立、 自由和尊严的同时, 又能与社会这样一个不可阻断的整体背景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良好的教育——伦理生态。 教师如何处理好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导向的经济伦理价值与学校教育“以人为目的” 的人道伦理价值之间的紧张关系, 是确立其师者地位的关键。

第一, 市场经济社会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 平等和谐的师生人伦秩序。“伦” 在传统社会其实是讲以“身份” 地位为中心的客观的人与人的关系。 而在市场经济社会,“伦” 作为一种客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由身份等级来决定, 而是由人们相互之间自愿缔结的“契约” 来决定。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教师的“教” 与学生的“学”也是一种平等的人际互动活动。 因此, 市场经济社会中教师地位不是靠教师“本于天伦的人伦” 先天地获得的, 教师必须放下架子, 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来获得学生的尊重。

第二, 市场经济社会要求对“为师之理” 有一个新的把握。“理” 是主体对事物规律性、 普遍性东西的把握。 是建立在主体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可普遍化的内在规律。“教师” 的“为师之理” 是教师在其教育人伦中所理解的应当遵循的普遍性的“为师之理”。 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教师” 的为师之“理” 不是由“天理” 先天决定的, 它是建立在对教师人性的肯定与提升的基础上, 是一种人之理。 具体说来,它是对合情合理的教育人伦秩序不断探索的过程。 因此, 市场经济社会对教师“理” 的位置的要求决定了教师必须解决好情与理、 实然与应然、 知识与德性等基本矛盾关系。 它是教师对教育共同体中普遍法则的理解与认同。 第三, 市场经济社会赋予师德新的内涵,对师德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的“德”, 我们称之为“师德”。 一个有“师德” 的教师往往在他的教育活动中表现出与教师角色相称的伦理美德和理智美德。 传统社会中“师德” 的位置往往定位在教师履行其职责时的奉献, 而忽略了教师履行其职责时的应“得”。“德——得” 相通的“人德规范” 被解释成一种“义得” 而排斥了“利得”。 市场经济社会要求人们恢复“利得” 的正当性。 师德不仅要体现教师美德行为的“义得” 还必须充分体现履行教师美德行为的“利得”。

三、 教师自身价值实现有赖于崇高的文化使命感、 开放的视野及全球化时代教师的神圣职责

现阶段, 适合社会转型、 经济转轨、 文化转换的新时代需要的教育伦理设计, 必然要受到文化发展的这一基本态势的深远影响,因此, 当代中国教育伦理问题还必须思考: 在多元化态势下, 教师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传统向现代的文化转换中, 教师价值实现有赖于崇高的使命感。 一方面表现在, 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善于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合理的东西,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使学生的文化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另方面表现在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贯彻到“教书育人” 活动之中。 这是一种文化教化过程, 教师自我实现就是在这一教化过程中“成人成己”, 教师群体人格这种文化意识、 文化觉醒、 文化职责和文化使命对于国民心性和国民群体人格的塑造至关重大。

在多元文化态势下, 教师应具备开放的现代文化视野。 教师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交织的多元文化态势下, 必须从强化自身的现代意识、 现代素质、 现代人格力量、 现代思维、 现代情怀来引导学生在尊重传统同时告别传统、 在涵摄传统文化之精华的同时使自己在学习型社会中成为一个具有高素质文化教养的现代人。 这样教师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实际上是一种双重价值实现, 既是自我实现又是以人格魅力和角色权威范导了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的方向。教师自我实现还有赖于全球化时代教师职责的确立。 我们今天的文化和教育都处于全球化背景下, 教师的自我实现还表现在他(或她) 要以一种“面向世界” 的文化品格和文化教养创造中国人的群体文化人格, 教化未来中国国民的文化心灵。 从文化生态的视野看, 中华民族的发展在当前文化转换时期面临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 一是如何对待世界文化的问题, 尤其是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问题。 中国要在更广更深的层次上融人国际社会, 那么就要在自己走向世界的同时, 容许世界走向中国, 就要在一种开放文化心态中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生性、 相互依存性。

因此, 在殖民主义结束之后, 世界各民族正以一种独立的形象形成一种多极化世界格局的新全球化时代。 新一代中国教师有责任理性地对待并汲取世界上最具有人类普遍性和时代性的文化并与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融合起来, 在教学风格、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育角色、 教育德性等各个方面学习西方比较成功的经验, 同时与本民族的特色结合起来, 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 二是如何创造新的文化问题。教师作为担负着培养未来国家公民重任的“文化人”, 不能不对我们现有的文化进行反思,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种负责任的文化良知维护地球家园生态的完整、 稳定和美丽, 而新文化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确证教师的自我实现。 文化多元化时代教师的自我实现, 取决于教师拓展学生的文化交往、 学生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那种文化心灵的开放性与广度。

新世纪中国科教兴国的构想能否实现, 关键在于教育是否能够腾飞, 而教育的腾飞, 离不开一支有着崇高道德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教师队伍。 在一个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时代, 在传统与现代化的交汇处,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 在社会转型、 经济转轨、 文化转换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自我实现决不仅仅只是一个个人本位的自我表现,它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本位的责任、 义务、 文化和使命问题。

浅论当代中国教师面临的教育伦理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1288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