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教育类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
大小:33.08 KB 发布时间: 2022-11-10 13:19:06 ** **
下载文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1 新闻两则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击 溃( ) 绥靖( )( )   

阻遏( ) 鄂豫( ) 逃窜( )   

2.形似字组词。   

3.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 

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国民党的 (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 (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二、阅读   

(一)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6.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7.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8.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 ”。   

9.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   

(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0.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 、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 ,体现了 。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 。   

11.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12.用“ ”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13.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 ,其作用是什么?   

(三)(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14.为这则新闻补充题目: 。   

15.在文中用 线画出导语部分,指出导语部分明晰地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

16.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并写出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7.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人以为新闻必须强调客观性,只能用事实说话,不应当发表议论,这种看法对吗?

(四)

阿富汗儿童——我们该怎么办?  

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美英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这使得本已十分贫困的阿国陷入更大的灾难与恐慌,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是阿富汗的儿童。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显示,阿富汗是世界上20多个“儿童基本生活‘严重不足’”的国家之一,其儿童受教育程度为全世界倒数第七……现在又面对美英的“反恐怖战争”,阿富汗儿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战争将导致大批无辜百姓逃离家园,沦为难民。在颠沛流离的逃亡过程中,将会有许多儿童因卫生状况不佳、缺少干净的饮用水和生病得不到有效的医治而死去。看着天真无邪的儿童死去,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痛心。可是阿富汗儿童目前正处在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的环境里,幼小、脆弱的生命将如何承受这起人为灾难?   

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但这一切都不应以伤害无辜为代价。对于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更应当优先考虑。   

战争仍在继续,死亡仍未停止。愿和平的曙光早日降临在阿富汗儿童身上。

18.读了本段新闻,你认为最令人担忧的是什么问题?   

19.在这次战争中,阿富汗儿童面临什么问题?   

20.战争的罪恶是 。   

21.针对美英对阿战争,我们的态度是 。   

22.针对这次战争,想想阿富汗儿童,我们的愿望是 。   

(五)

巴格达居民不进防空洞   

(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的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的居民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   

随着夜间炸弹和导弹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伊拉克首都全城的建筑物摇摇欲坠,火球和浓烟冲天而起,3天来的连夜轰炸首次变成了青天白日的闪电战。   

一家宾馆的司机说:“(战争的)前两个晚上跟这次一比简直就是开玩笑。这就是他们所谓的震慑,真是让人胆战心惊。他们是说到做到。”   

巴勒斯坦饭店的接待员说:“战争真的开始了。谁知道下一个晚上会是什么样子。”   

做父母的都说自己的孩子被这次轰炸吓得瑟瑟发抖。有居民说美国在拿他们来试验自己的最新武器。   

夜间袭击和新展开的白天轰炸在打击定点目标时显然很精确。很多目标,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达平民区的中心。震惊不已的巴格达居民说,尽管美英接连不断的轰炸让人不寒而栗,但他们不会躲进遍布首都的防空洞。   

萨阿德?萨利赫说:“我们宁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闷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会进防空洞。”   

23.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无辜( )   

②震慑( )   

24.用 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其语言特点是什么?   

25.主体部分怎样详细说明导语中的“烟尘笼罩”、“火光点点”。   

26.这则新闻表现出的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   

三、写作   

27.发挥想像,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我军万船齐发,直逼南岸的壮观场面。   

28.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消息,反映身边社会生活新面貌、新问题。   

参考答案:   

一、

1.dí dānɡ jiān kuì suí jìnɡ è è yù cuàn   

2.①锐气 税收 ②芦荻 获取 ③悲哀 衰老 ④歼灭 纤维 ⑤击溃 遗留 ⑥蓑衣 衷心 

3.①不能。如果去掉“不含”,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②好。“不料”一词褒贬鲜明,充满了嘲讽,同时也显出了我军的神勇;③“歼灭”是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不一定消灭。连用两个词表现了不同的作战结果,语气准确、简洁。④“树木”是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森林”是扩大了根据地;“生了根”是根据地巩固了;“枝叶茂盛”是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体现语言的生动、形象。   

4.A C D C A   

二、

5.不料 首先 已   

6.B 7.真实,及时。   

8.句(1)前半句 

9.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2 芦花荡   

一、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疟( )子 ②寒jìn( ) ③蹿了一蹿( )   

④zè( )歪 ⑤飒( )飒 ⑥阴惨( )   

2.多音字、形似字注音组词。   

3.根据语境解词并模仿造句。   

①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月明风清:   

造句:   

②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央告:   

造句:   

③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转弯抹角:   

造句:   

④……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   

张皇失措:   

造句:   

4.填空。   

芦花荡》的作者是 ,选自《   》,本文是他的“ ”,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 。   

5.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哪三要素?   

二、阅读   

(一)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6.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 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7.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   

8.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 ,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

9.“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10.“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1.文中画“ ”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活动?   

12.文中画“ ”线的句子表现“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13.“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一句中,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体现人物怎样的心情?   

14.找出景物描写的一句,体会作用?   

(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就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荷花淀》)   

15.品味“月夜编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16.文中画“ ”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7.揣摩画“ ”线的语段,说说此段写法的妙处。   

18.本语段主要叙述什么事?请试着概括出来。   

(四)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今天到区上开会来着。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边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如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队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

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年轻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想安慰她。

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等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的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泪答应了他。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荷花淀》)

19.女人的手指为什么震动了一下,请你揣摩一下她当时的心理?   

20.“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1.揣摩“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句话揭示了水生女人怎样的精神世界?   

22.结合选文评价水生媳妇在送水生参军问题上的表现。   

三、写作   

23.模仿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写家乡的景物。要求:①300字左右;②景中要有情。   

参考答案:   

一、

1.①yào ②噤 ③cuān ④仄 ⑤sà ⑥cǎn   

2.①dī提防 tí提高 ②zǎi记载 zài载重 ③hē喝水 hè喝彩 ④shāo树梢 稍微 ⑤liánɡ房梁 高粱 ⑥gǎo撑篙 hāo蒿草   

3.①指月色皎洁,清风宜人。 ②央求,恳求。 ③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④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造句略)   4.孙犁 孙犁文集 白洋淀纪事之二 抗日战争时期   

5.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二、

(一)

6.“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7.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   

8.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   

9.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10.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   

(二)

11.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12.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   

13.“砸着鬼子们的脑袋” “敲打顽固的老玉米” 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打击敌人的智慧。   

14.“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三)

15.例如:“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极力渲染了家乡的美丽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日寇的入侵,打破生活的平静,激起“女人”的仇恨。   

16.景物描写、动作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使我们看到一位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的妇女形象。   

17.诗化的语言优美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的动人画卷。辛苦的劳动者与其作品变得极富诗意而美丽迷人,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也由这对美丽家乡的热爱,更激发了人们对破坏这幸福生活的日寇的仇恨,为后面展开情节,作了铺垫。   

18.描绘月夜优美的景色和女人月下编席,展现白洋淀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精神风貌。   

(四)

19.反映她的内心在瞬间的震动,细腻刻画她乍一听到水生报名参军,夫妻就要离别时内心的激荡,因这意外的一惊而失手,以致划破了手指的细小变化,反映了她对丈夫依依难舍的感情。   

20.像表扬,又带怨艾,表现对丈夫做出这一决定的理解与宽容,显示其率真、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感情含蓄。

21.“你走,我不拦你”说明大敌当前,她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军。“家里怎么办?”是希望丈夫在出发前能够考虑一下的问题。这是一种含有深情的“启发”却并不要求他来解决。   

22.在这一问题上,水生媳妇感情上是有矛盾的,她深深地依恋着自己的丈夫,关心他的安危,但在民族利益与家庭利益产生矛盾时,毅然承担起家庭重担,支持丈夫安心去打仗。表现在党的领导教育下,根据地劳动妇女思想意识的觉醒。 

三、

23.描写清淡的自然景物,多用比喻,语言要优美,表现家乡的朴素自然美。

3 蜡烛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

拂( )晓 地窖( ) 瓦砾( ) 匍( )匐( )   腋( )窝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偷xí( ) pínɡ( )障 jū( )躬 肃mù( )   颤wēi( )   

3.解释词语。

永垂不朽: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4.文学知识。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 (国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蜡烛”的象征意义 。

二、阅读   

(一)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那个苏联人 地躺在那 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

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5.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   

6.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   

7.当老人看到那战死的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8.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的精神?

9.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二)   

《百合花》片段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站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紧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在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不知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还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觉得又好笑,又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通通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

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线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脚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线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开给我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里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年轻人的脸。

10.加点词表现小通讯员什么性格?   

11.新媳妇一开始为什么不肯借被子?最后又怎么舍得给小通讯员铺上?谈谈你的理解。   

12.她为什么异样地瞟了“我”一眼?   

13.新媳妇为什么“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你是如何理解的。   

14.请分析结尾画“ ”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作文   

15.说说《蜡烛》中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

1.fú jiào lì pú fú yè   

2.袭 屏 鞠 穆 巍   

3.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长久流传,永不磨灭。 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精神疲乏,气力使尽,形容极度疲劳。   4.前苏联 西蒙诺夫 老妇人(老玛利?育乞西) 象征母亲的眼泪   

二、

(一)

5.敌人的凶残,“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牺牲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不顾危险埋葬战士的爱心。   

6.“孤零零”、“毫无遮掩”。“孤零零”一词让人心生爱怜,不忍心让年轻战士独自躺在那里。这也是老妇人行动的原因,说明老妇人极有爱心。“毫无遮掩”体现方场的无险可守,更衬托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的不顾危险。   

7.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积于心,很想说出来。   

8.“直着身子”是因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亦不能快跑。这一举动表现老妇人的内心活动: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   

9.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让你孤零零地独自在这儿……(意思符合即可)   

(二)10.淳朴、可爱,在女同志面前有点腼腆、羞涩、局促。   

11.因为被子是她惟一的嫁妆,寄托着最美好的感情,刚过门三天就被借走,有点舍不得,但又想到战士们为人民的解放而流血牺牲,小通讯员的淳朴可爱的举动,让她受到触动,当发现牺牲的战士是小通讯员时,她又毫不犹豫地为他铺上这条凝聚着纯洁美好感情的被子。表现最诚挚、最感人的军民情。   

12.表达她对我的劝阻的不满和对小通讯员的怜惜与敬爱,表明只有这样做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13.她觉得其他人的做法重物轻人,是不能容忍的,因而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14.光艳照人的细节描写,展现新媳妇高尚、圣洁、美丽的心灵,由此使主题升华。 

三、

15.作文提示:①从富有爱心的老人上,②从对敌人的仇恨上,③从冒着炮火行动上表现出来的精神。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 ) 朱lù( ) 晨xī( ) 瞥( )见   箱箧( ) 惊hài( )   

2.写出反义词。   文明( ) 干净( ) 朴素( ) 赞誉(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   ②眼花缭乱:   ③不可名状:   

④荡然无存:   ⑤富丽堂皇:   ⑥丰功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   

比较比较阅读   

(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住,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节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   

5.甲文是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可谓富丽堂皇,作者为什么将它写得这样美?   

6.乙文这一带废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7.甲文乙文感情基调、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8.怎样理解“凝固的历史”“我”为什么“怅然凝望 ”?   

9.体会文中画“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谈点看法。   

三、写作   

10.《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

1.fà lánɡ 鹭 曦 piē qiè 骇   

2.野蛮 肮脏 华丽 贬低   

3.①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②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③不能够用语言形容。④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⑤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⑥伟大的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给予强烈的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被掠夺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

5.是想表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贪婪无耻。   

6.被劫掠、焚毁的圆明园的残存遗迹——长春园一带。   

7.甲文带有热情赞美,极力渲染,语言富于想像,辞语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乙文带有凝重深沉之感,语言形象,尊重现实感受。   

8.这遗留下来的当年的遗迹上,镌刻着侵略者肆意妄为的痕迹,记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因作者为这尘封着的凝固的历史的废墟,长期没有变化而失望,总企望能看到废墟之上建立起——富强的新国家。   

9.对这些残存的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只有深刻意识到中国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10.(略)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   

悼( )念 蜿蜒( )( ) 屹( )立   

恍惚( ) 荒谬( ) 憧憬( )( )   

2.请根据拼音填汉字。   

杀lù liáo 绕 裤dōu 盟shì   

3.请根据原文填空。   

① 风。 雨。天 。地 。   

②历史, ,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 、真实而   的画面。   

③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 ;只有 ,只有 ,只有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 了。   

4.安格尔写下:“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以这句话作引子,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想。   

二、阅读   

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   南斯拉夫小说家莫马?迪密其为我撑着雨伞,我们在窄窄的山路上边走边谈。“自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克拉库耶伐次,悼念被纳粹杀死的300个孩子。”莫马告诉我。“纳粹为什么要选克拉——”“克拉库耶伐次。”“克拉库耶伐次。纳粹为什么要选这个小城杀人呢?”“克拉库耶伐次是我们塞尔维亚的中心。

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为什么呢?”“纳粹要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雨哗哗地下。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走不完的人,望不断的路。“7000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350多亩的土地。

每年这一天,我们到这儿来纪念他们。诗人,画家,雕刻家,剧作家,演员,音乐家——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你看!”莫马指着前面。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华苓,跟我来!”莫马挽起我手臂,带我到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两位老人面前。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这是孩子中仅有的两位生还者。”莫马向我介绍那两位老人。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5.“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6.“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为什么“全是……”?表现什么情感?   

7.读到“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你是怎样想的?   

8.阅读后两自然段,谈谈应当怎样看待历史,怎样面对未来的现实社会?   

三、作文   

9.以《美丽又沉重的记忆》为题,写篇400字的读后感。   

参考答案:   

一、

1.dào wān yǎn yì hū miù chōnɡ jǐnɡ   

2.戮 缭 兜 誓   

3.①凄 苦 昏 暗 ②现实 美丽 荒谬 ③愤怒 悲哀 记忆 警告 屠杀   

4.只要言之成理,谈出感想即可。   

二、

5.用四个独词句加重天气给人的凝重感,衬托人物凭吊遇难者的沉痛心情和感受,也再现纳粹屠杀无辜人民的悲惨场景。   

6.强调纳粹极端残忍,极端野蛮的要灭绝种族的暴行,表现愤慨及对人民的同情。   

7.幸存者在陵墓前回顾沧桑岁月所发出的感慨,表达对长眠地下的遇难伙伴们的深切怀念。   

8.这段悲惨的历史是泯灭人性的,人类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历史昭示:不要让历史重演,正直善良的人们团结起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竭力去维护和平安定。 

三、9.(略) 

6 阿长与《山海经》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骇( ) 掳( ) 悚( ) 惶急( ) 诘问( ) 保姆( )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   

③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 )   

④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A.切切察察——   B.絮说——   

②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顺顺流流——   

③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谋死——   

④我惧惮她什么呢!   

惧惮——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1) ;(2) ;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3) ;(4) ;(5) 。

5.“一条围巾的价钱由六元变为两元”,如改为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原来的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倍。   

6.下面有三个句子,原文共有五十多字,请把它改成只有三十多字的两句话,要使原意无损,语言更简明。

原文:①还有一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②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③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改写: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7.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8.“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9.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0.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 。   

12.“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在内。”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13.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同“挥”)开我前后左右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层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找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 ),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14.第一段有两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的 和母亲的 。   

15.第一段中的“不迟疑”与第二段中的哪两句话相互照应?   

16.根据文意,第二段中与“拂拭”词义相同的两个词语是 、 “拂拭一切”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17.第二段,为什么说母亲爱的是“我的自身”?(用原文语句回答)   

18.第三段描写景物的特点可用文中的哪个短语来概括?   

19.文中插入写景文字(第三段)的用意何在?   

20.第四段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21.第四段画线部分说明母爱有何特点?   

(三)   

娘   

山子没了爹,娘就百般疼爱山子。山子没考上高中,娘要山子重读一年,山子却跟着娘去割稻。娘问山子:“你就一辈子玩这土坷垃?”“不玩土坷垃干啥?”山子闷闷地应了一句。“你就这样没志气?”娘好失望。“可我能干什么?……到外面打工,如找不到事,那得要饭回来。”“男人应该有胆量闯。你不应该前怕狼后怕虎的。”山子不出声,仍割着稻。娘开始骂山子,越骂越难听。山子流着泪说:“娘,你咋这样嫌我?我就像不是你生的。”“你就不是我生的。我后悔不该捡你这个没出息的窝囊废。”“我不是你生的?!”山子怔了,拿眼问着娘。娘点点头。

第二天天蒙蒙亮,山子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家。几年以后,成了大款的山子回来时,娘的坟上已长满青草。一个老妇人责备山子:“你出生时,差点要了你娘性命。你可真狠心……”山子惊呆了,跪在娘的坟前,不停地磕头,喊着“娘——” 

22.对小小说《娘》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劝告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重读再考   

B.鼓励农村青年到城里去挣钱当大款   

C.揭示严格要求子女才能成长的道理   

D.说明玩土坷垃是没志气没出息的   

23.对“娘”这个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24.娘为什么骂山子,为什么说他是捡来的?根据理解,简要回答。   

25.体会山子在娘坟前磕头的心情,口头描述此时山子的心理活动。   

三、写作   

26.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用典型事例写一篇记叙文。②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   

7  阿长与《山海经》   

一、

1.hài lǔ sǒnɡ huánɡ jié mǔ   

2.①姆 ②琐 ③哀 慕 ④模   

3.①A.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B.絮絮叨叨地说。②即“顺顺溜溜”,顺当。③谋杀④害怕   

4.

(1)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2)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   

(3)常常对我讲“长毛”。   

(4)不料她还有这样(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神力。   

(5)给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5.B   

6.①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   ②把书打开,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二、

(一)

7.“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比喻。   

8.因为“别人不肯做……她却能够做成功”,所以对她产生新的敬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9.朴实,善良,关爱孩子。   

10.抒情 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   

11.远房叔祖和家里除阿长以外的人。   

12.列举省略   

13.由鄙视到敬意。   

(二)

14.天真或幼稚 温柔或慈爱   

15.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   

16.屏除 麾开 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   

17.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18.万象纷乱   

19.烘托母爱的永恒   

20.浅显   

21.无私,博大   

(三)

22.C   

23.恨铁不成钢,对儿子爱得更深更切。   

24.用特殊的方法“逼”山子离开娘的庇护,自立自强。   

25.提示:围绕着心灵的忏悔来写。 

三、

26.提示:以“母爱”为话题并不是以母爱为题目,要求题目自拟。要选取典型事例突出“母爱”。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1288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