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教育类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小:23.10 KB 发布时间: 2022-11-15 10:32:02 ** **
下载文档

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一、填空题

1、第三条道路  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  政治社会化 得以传播和沿袭。

3、 个人主义 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4、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 法律下的自由 。

5、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  经济自由 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政治革命 和政治改革。

2、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 福利化 三个阶段。

3、 宪政建设 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4、 政治稳定 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5、选举权和 罢免权 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1、具有现代化和 民主意识 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 宽容精神 和个人独立。

3、 代议制民主 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4、宪法和 个人权利 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 权力制约 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 A B C )

A 政治态度     B 政治信仰     C 政治感情    D 政治价值

2、政治理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重要的精神依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 A D )。

A政治动机   B 政治情感   C 政治态度   D政治行为

3、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D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 伯恩斯坦   C 马佐尼   D 葛兰西

4、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 A B )。

A代议制   B 民主制   C 法治   D 法制

5、克林顿和布莱尔政府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宣称是一种“新革新主义”,它倡导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并把( A B C )作为其基础。

A 机会平等  B 个人责任  C 公民和社区动员  D 自治

6、20世纪后期在西欧,“新法西斯主义”往往与( A C D )的狭隘民族主义相联系。

A 超国家主义   B 反对民族融合  C 反对全球化  D 反对移民运动

7、生态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兴起的( A B C )的意识形态。

A 倡导保护生态平衡    B 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

C 倡导保护环境      D 提倡用温和的改良的办法对待环境危机

8、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 A B C D )的过程。

A 知识   B 规范   C价值    D 规则

9、在成年阶段,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 A B C D )来实现。

A 日常社会生活 B大众传媒 C 政治实践   D政治活动

10、特定的政治符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 B D ),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A 凝聚意义 B 代表意义 C 表现意义   D 象征意义

1、马克思主义分析( A C ),为我们确定政治发展的含义提供了指南。

A 国家类型历史演变的方法论   B 阶级分析的方法

C 社会发展           D 辩证唯物论

2、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 A )过程。

A 现代化    B 民主化    C 法治化   D 法制化

3、保守—改良的发展道路,以( A )为典型。

A 德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4、( D )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 发展经济   B 共同富裕   C 政治发展   D政治制度化

5、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 C ),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A 政治稳定   B 政治一致   C 政治秩序   D 政治共识

6、早在古希腊的时候,( D )就指出法律与秩序的联系:“法律(和礼俗)就是某种秩序,普遍良好的秩序基于普遍遵守的法律(和礼俗)的习惯”。

A 希罗多德   B 苏哥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7、( D )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A 布坎南   B 哈耶克   C 罗尔斯   D 亨廷顿

8、宪政的核心是( D )。

A 形成公民社会   B 依法治国   C 保障自由    D民主政治

9、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 A )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A 宪政   B 法制   C 法治   D 民主

10、( D )提供了全球化的物质基础。

A 政府   B 国家   C 跨国公司   D 技术革命

1、古希腊时期的( A B )等人都把民主视为“暴民政治”或“愚民政治”。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苏哥拉底

2、从历史和理论发展逻辑来说,( C )民主理论是民主理论最早和最典型的形态。

A 自由    B 代议制     C 直接参与   D 间接参与

3、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 C D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 文化   B 经济   C 政治    D 道德

4、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 A B D )

A 权威  B 平等   C 自由   D 自治

5、民主制度对公民个性的“抑制”,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即( B )。

A 政党的专制    B 社会的专制    C 法律的专制   D 制度的专制

6、美国经济学家( A )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

A 哈耶克    B 熊彼特    C 诺齐克   D 布坎南

7、(A )革命实践了“人民主权”原则,通过革命推翻旧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模式。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8、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实现民主化的方式是( C D )。

A 暴力革命    B 军事战争    C  妥协   D 选举

9、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A B C D )。

A 地理条件    B 经济条件    C 平等和福利   D 设施条件

10、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 A B C D ),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A 宽容    B 不要期望过高    C 自立   D 多元化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2、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3、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1、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3、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4、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5、宪 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2、民主化: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四、简答题

1、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

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

(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

(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

(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

(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1、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

(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2、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3、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

(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4、什么是宪政?如何理解宪政的含义?

所谓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这一概念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1)宪政必须以宪法为前提。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确立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框架,并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法治的实施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依据。宪政是通过宪法规范政治行为并判断政治行为的,宪法为宪政的实施提供了实质内容的表述和形式上的保障,它是宪政实施的前提。我国宪法学家张友渔指出:“所谓宪政,就是拿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以及政府和人民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使政府和人民都在这些规定之下,享受应享受的权利,负担应负担的义务,无论谁都不许违反和超越这些规定而自由行动的这样一种政治形态”。当然,仅有良好的宪法,并不意味着宪政的存在,宪政的真正实现还必须将宪法实施贯彻到现实政治生活中之去。

(2)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毛泽东曾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宪政本身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核心内容就是民主政治。人民都要求表达自己的利益与偏好,民主政治本身即渊源于人们的利益需要,是不同人们利益矛盾和冲突的产物。只有在现代性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民主才有必要。列宁在论述宪法的本质是曾经指出:“宪法的实质在于:国家的一切基本法律和关于选举代表机关的选举权以及代表机关的权限等等的法律,都体现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3)宪政以限制政府、保障公民的权利为目的。一切政治权力来自人民,但由于政治权力的行使者与人民存在某种程度的分离,这种分离可能引起政治上的偏离。政治权力不是按照权力所有者的整体意志,而是凭着权力行使者的意志和情绪而运行,以至出现政治异化。为了防止政治权力的失控和异化,宪法必须宣布人民主权和公民权利的内容,规定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职权、范围和行使职权的程序,同时建立有效监督体系和制约机制。在制宪后,还需制定出行政法、各类程序法、国家赔偿法等制约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从而有效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5、全球化对国家政治有哪些影响?

(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1、民主的限度是什么?

(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

(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

(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

2、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1)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2)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识增强,不容易受极端分子的煽动,不盲从政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长;

(3)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3、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因为他们:

(1)崇尚自由,反对干涉;

(2)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

(3)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4、民主可能的具有的缺陷有哪些?

(1)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2)民主须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五、论述题

1、试述自由主义理论遵循哪些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

(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它更倾向于认可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

(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它确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

(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2、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

(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亲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意见影响着子女的态度和意见;积极参与家庭决策的青年人很可能到成年时在政治上也表现非常积极;专制家长式的家庭教育,有助于产生两种人:政治专断者和政治服从者;幼时家庭生活不完满、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成年后可能会成为一种社会反常人;家庭环境的“隔代遗传”可能会塑造一种保守性格;

(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

(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a)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b)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大众传播工具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传播。因此,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们通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

(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3、试述政治文化的功能。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赋予政治体系以某种形式的合法性,而这一合法性支持正是政治系统有效运行的心理和观念基础。在传统社会,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正当性的信仰可能来自统治者的血缘世袭或宗教习俗,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形成的政治文化常常带有明显的依附性特征,这种依附性反过来成为政治系统实现有效统治的基础;而在现代民主体制中,当权者的正当性则主要取决于他们在选举中是否获胜,他们在制定法律过程中是否遵守宪法程序,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形成的政治文化成为该体制进行有效统治的基础。可见,政治文化的性质直接决定着政治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顺从型政治文化环境中,人们除了被动地接受政府行动所施加的影响外,并不打算去影响政治过程,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只是政治系统的依附者。而在参与型政治文化环境中,人们能够获得必要的政治知识和信息,并利用各种机会介入政治事务。在这种政治文化中的公民,往往认为自己可以对政治过程发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并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政治资源参与政治过程。可见,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下人们的政治行为常常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政治变迁和发展总是与一个社会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思想等层面的改变相伴随。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预示了社会变革的来临。另外,社会成员政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定着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4、试述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内容?

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被概括如下:

(1)传统观,保守主义思想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保守”,其字面含义就是“保持”和“维护”。“保守”主题与保守主义者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对已经建立并持久延续的风俗习惯和制度的尊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保守主义看来,传统是以往智慧的积累,代表着久经检验的制度和实践;传统也赋予个人以社会和历史归属感,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传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2)实用主义, 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是保守主义的传统。在它看来,我们所生活的周围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复杂性,而我们所自信的那些抽象的思想原则和体系是根本不可靠的。我们只能相信经验和历史,相信实用主义原则:我们只能依据实践环境和实践目标来形成我们的行为。因此,保守主义更愿意把自己的信念说成是一种“主观意见”,或者“接近生活的途径”,而不一种是意识形态改造方案。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实用主义,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3)人性论,保守主义对人性持一种悲观主义态度。认为人是有限的、追求安全的、依赖性很强的动物。人倾向于在一种熟悉的、经过反复验证的稳定和有秩序的环境中过一种社会生活。另外,从精神上说,人也是腐化的动物。人经常被自私和贪婪的本性以及对权力的欲望所污染。一切罪行和混乱的根基在于人类的个人本性,而不是社会制度。因此,维护社会秩序需要有强大的国家,需要实施严格的法律和严厉的惩罚。

(4)社会有机论,反对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使现代许多思想家坚信社会是人类精心缔造的产物。在这个问题上,保守主义一贯的看法是,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说,是一个富有生命的实体。社会是根据自然需要所形成的,它的各种制度和结构(如家庭、社会组织和民族等)维护着社会的健康和稳定。总体大于部分之和。享有共同的价值和文化对于维护共同体和社会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

(5)等级观念,按照保守主义的观点,在一个有机的社会中,社会地位的等级化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雇主和雇员、教师和同学们、父母和儿童,这些都反映了不同的角色和责任。由此看来,等级制和不平等并不会导致冲突,因为社会使人们根据相互的义务和责任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当一个人的生活地位是由运气和偶然的出生所决定的时候,由此获得的荣耀和特权反倒使他具有了特别的责任,更加关心和在意不幸运的状况。

(6)权威观念,在权威的问题上,保守主义认为,权威总是自上而下来实施的。它是对没有知识、缺乏经验和教育的人的一种领导、指导和支持,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采取明智的行动。在保守主义的权威观念中,自然的(即天赋的)知识精英的思想曾经一度盛行,但是,现在,保守主义者们更加普遍地认为,权威和领导主要是经验和训练的结果。权威的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凝聚力的源泉和基础,它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谁是权威?对他可以抱有什么期望?如果说自由必需与责任共存,那么,自由也必然以自愿接受义务和责任为内容。

(7)财产观念,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开,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此外,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最后,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1、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以现代文明为背景的现代政治文化观念逐步传播,在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的交汇与抗争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渐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决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实现,传统文化的解体并不意未着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成型,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与此同时,文化变迁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域,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政府的官员也在原有价值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峻;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2、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规范。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法治是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的统一,它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a)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b)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

(3) 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平等体现在政治生活中的集体决策时,就是民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冲突日益复杂,体现着平等原则的民主是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根本机制。就此而言,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4) 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a)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b)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只有妥协才有可能取得双方共赢的结果。(c)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和行动责任。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负责的态度,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

3、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十分广泛。但应看到,某些基本权利的细化和实施上仍然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宪政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宪法阶段,而应当在各种普通立法中体现基本权利;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人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宪法保障的高度。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真正作到“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实现政治法律化、制度化,体现出政治文明的内在题旨。另外,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罢免制度和质询制度以及人民代表的构成、职权也是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逐步推广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人资格的逐步开放、罢免提议条件的逐步放底,是当前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步骤。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宪政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的组成,参与重大国策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也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1、试述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试述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现代民主并非人民的“管理”和“统治”,而是一种保证由比较符合社会大多数成员意愿的“精英”人物(政治领袖)来有效地管理社会事务的方式。根据这种观念,民主与专制的区别并不在于“多数统治”还是“少数统治”,而在于“少数”是否通过选举竞争而产生并受到多数的制约;人民的作用也并不在于亲自去管理社会事务、做出政治决定,而在于通过投票等多种政治参与的方式来影响政策制定者或政治统治者。所以,民主的标志就是公民可以和平地任用和解雇他们的“老板”。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依据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观念,民主制度是迄今为止可供选择的最为优良的、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制度;在实行民主制度的同时,还必须为它设置必要的防范措施;民主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公共权力的无限性,为了削弱这种无限权威,就必须给公共权力规定一个明确和固定的界限,并为私人生活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民主必须被限定在“公共领域”,以不侵犯私人生活自由为限度;民主必须被限定在作为公共准则的法律的范围之内,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就是人民通过选举,选择代表行使国家统治权力。今天,在政治制度设计中,国家统治权力被分解为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三个主要部分,人民权力主要体现为选择专业化的代表和官员,进入国家权力机关,实施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近代启蒙思想家在大力倡导个人主义的同时,将传统的平等思想和基督教文化中的宽容精神输入的民主观念中,并使其在制度上得以体现。根据这种观念,社会生活没有终极答案;每个人都有权就公共事务发表并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又不具备强迫他人服从己见的权利;在彼此独立的见解中,尽可能地寻求一致,保持最大限度的宽容;在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处理公共事务的同时,给少数人提供一个变成多数的机会。这种观念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就是由执政党与在野党构成的现代政党制度。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1288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