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教育类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大小:23.73 KB 发布时间: 2022-10-28 07:22:09 ** **
下载文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课时: 爱 国

“爱国”一词在我国出现的年代很久远。《战国策· 西周》 中就有“国君岂能无爱国哉”的说法。《汉纪》 中也有“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道德要求。《礼记·儒行》 中说:“苟利国家, 不求富贵。” 可见,早在奴隶社会末期, 爱国情感就已在中华大地广为播扬, 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的支撑点。

一、 爱国, 首要的道德要求。 

爱国, 就是热爱祖国, 报效人民, 维护国家统一,捍为民族尊严。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爱国” 是排在第一位的。 爱国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 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民族素质的重要的价值载体和精神动力。《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明确指出:“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祖国利益、 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 可见, 爱国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它通过爱国的情感、 爱国的思想、 爱国的行为表现出来。对祖国的爱是一种博大的爱, 是从内心深处产生的对祖国深厚的情感, 爱国的思想是对祖国无限忠诚, 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无限关心, 爱国的行为是一种崇高的行为,表现为人们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英勇奋斗的行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尤其把对祖国的忠,对民族的爱视为做人的根本与大节,以救国治国、兴邦兴国为人生奋斗的最高境界。

二、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 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人不仅为自己而生, 而且也为祖国而活着。” 一个有道德的公民应当“从爱国做起”。 在儒家传统文化里强调“舍生取义”, 其意义就是为了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 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 二字是神圣的。 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 是一个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在民族危难的时刻, 爱国情怀表现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革命战争年代讲爱国,主要是为获得民族解放、争取政权而英勇献身。现在讲爱国,主要是振兴中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四、 爱国与爱党、 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社会主义制度下,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这样, 公民爱国, 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政权, 捍卫自己的根本利益。 而爱自己的政权与爱共产党又是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政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并不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 爱国应当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 而有着切实的内涵。作为公民, 要把对祖国无限的爱切切实实地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奥运精神” 等就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爱国就是要从尽职尽责、 尽义务、 守法规等方方面面做起。 当祖国处于危难时, 当祖国需要时, 当祖国召唤时, 应当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和平时期不仅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还应当无条件地为国家尽到自己应尽的种种义务。

第二课时: 守 法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它要求我们要懂得什么是合法的, 什么是非法的, 什么是守法, 什么是违法, 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 懂得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 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自觉地按照法律和纪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动; 就是要求我们坚守法律底线, 筑牢道德防线,提高奉公守法的自觉性,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和国家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一、 守法是一个现代化国家对公民的起码要求, 是公民必备的道德品质。 

守法, 就是学法、 知法、 用法,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公民应当把守法当作基本的行为准则。 公民守法实际上是尊重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意志。 守法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要求公民不仅要有知法、 懂法、 守法、 护法的法律意识, 还要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 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维护和履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 守法, 是道德的底线。 

只有守法, 才有可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一个不守法的人, 必定是不道德的人。 所以说, 守法是一个公民的立身之本, 也是处世之本。 守法, 推动着我们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 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 又推动着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这是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的辩证法。

对于接受教育矫治的人员来说, 爱国守法是必备的道德品质, 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爱国主义知识, 培养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祖国、 爱人民、 爱共产党、 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感情, 树立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增强爱国主义的责任感与义务感, 把爱国主义思想化为爱国主义的实际行动。 做一个既有爱国思想, 更有爱国行动的合格爱国主义者。 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依据自身的情况和实际,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清除思想污垢、 矫正恶习积弊、 刻苦学习, 积极劳动,遵纪守法, 自新自强, 努力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与技能, 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 新人,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三课时: 明 礼

“明礼” 就是讲文明, 懂礼貌, 重礼仪, 知廉耻, 尊老爱幼, 保护环境, 遵守秩序。

一、 讲究文明礼貌是关系到国家声誉的大事。 

一个人是否讲究文明礼貌, 是衡量他们是否有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志。 同样, 一个国家是否提倡文明礼貌, 也是衡量这个国家文明程度和道德风尚的重要标志。 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 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 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 带来温馨。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 文明礼貌已经成为投资环境、 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 讲文明讲礼貌, 是关系到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大事。 

是否讲文明、 讲礼貌,反映一个人是否有品德、 有修养。 文明礼貌包括的范围很广, 归纳起来, 一是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会公德; 二是服装整洁、 讲究卫生; 三是言谈举止庄重大方、态度和蔼谦恭。

三、“明礼” 的关键是要“知耻”。 

耻辱, 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评价, 是对那些不履行社会义务、 违背社会公德、 违反国家法律并造成危害等各种错误行为的否定、贬斥和谴责。 知耻才能有所不为。 耻, 是治世之端, 是立国安邦的心理基础。

知耻, 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 可以转化为民族的凝聚力, “知耻近乎勇”。“勿忘国耻”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自尊、 自信、 自立、 自强的民族魂,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艰苦奋斗、 奋发图强, 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明礼”, 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形成。 

知耻之心, 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通过教育和培养形成的。“明礼”, 需要自觉行动, 需要加强管理。 一些人谈起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时忧心忡忡,轮到自己了照样不讲文明礼貌。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个人从一言一行开始, 不能只说不做。 单位要从领导做起, 给群众做出榜样;学校要从教师做起,为学生做出榜样。文明礼貌既要靠自觉,也要靠规矩。只有综合运用教育, 法律、 行政、 舆论等多种手段, 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 “明礼”才能成为每个人的良好习惯,成为整个社会新的风尚。

第四课时: 诚 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基本规范。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诚信被赋予极其丰富的内容。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 合起来, 则有诚实守信、 表里如一、 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做老实人、 言行一致、 讲信用、 守承诺、公平竞争、 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相统一的丰富内容。

在我国当代社会,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 于自己, 要光明磊落, 言行一致; 对他人, 则开诚布公, 不隐瞒欺骗。 守信就是信守诺言, 讲信誉,重信用, 忠实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真正的诚信, 应该有两个标准: 一是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不会弄虚作假; 二是一个人在具备了造假失信的各种条件时, 仍能坚持原则不弄虚作假。 做到这两点, 才是真正的诚信。 就个人而言, 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 就企业而言, 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就社会而言, 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家形象。举例如下:

宋朝有个叫查道的人, 一天早上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 到了 中午,两个人都饿了 , 可路上没有饭铺。 仆人建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 查道说:“那怎么能呢? 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 便是人家的东西了 , 我们要讲信用 , 怎么能偷吃呢? ” 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 路旁出现一个枣园。 枣树上挂满了 熟透的枣子, 十分招人喜爱。 查道和仆人本来已经饿得发慌, 更觉得饥饿难耐, 便停了 下来。 查道叫仆人去树上采些枣子来吃。

两人吃完枣, 查道拿出一串钱, 挂在采过枣的树上。 仆人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 查道说: “吃了 人家的枣子, 应该给钱。 ” 仆人说: “枣园的主人不在, 别人也没看见, 何必这样认真呢? ” 查道严肃地说: “讲诚实是人应有的道德, 虽然枣子主人不在, 也没别人看见, 但我们既然吃了 人家的枣子, 就应该给钱。”

一、 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 是个人立身之本。 

“诚” 不仅是德、 善的基础和根本, 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 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 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 孔子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 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 对于接受教育矫治的人员来说, 诚信应该与思想改造目标连在一起, 讲求道德修养和道德上的自我教育, 培育理想人格, 以诚心诚意和言而有信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陶冶和自我改造, 使自己在做人处世中站得直, 行得端, 走得稳,做一个堂堂正正, 诚实守信, 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二、 诚信是单位的立业之本。 

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是建立行业之间、 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 诚实守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而且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 职业与职工、 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动都是人的活动, 为了发展就不能不讲求诚信。 诚信不仅产生效益和物化的社会财富, 而且产生和谐与精神化的社会财富。 诚信是塑造企业形象和赢得企业信誉的基石, 是竞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砝码, 是现代企业的命根子。

三、 诚信是国家政府立国之本。 

中国古代政治理论强调“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说明诚信是领导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 诚信构成国德, 支配国运, 没有诚信的国德就不能拥有长久而向上的国运。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 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 司法、 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陶行知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一个社会能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和宽容, 这种信任和宽容, 主要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具有诚实守信的态度,与人为善的情感,也就是诚信美德。

第五课时: 团 结

在现代汉语中, “团结” 一词有两个意思, 一是“为了 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 二是和睦、 友好。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 “团结” 作为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 要求每个公民顾全大局, 同心协力,同事和谐,邻里团结,家庭和美,民族和睦,并以此作为我们道德的准则,自觉地约束和规范我们的行为。

一、 团结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目前国际局势跌宕起伏, 金融危机漫延全球,世界经济呈现衰退迹象,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面临众多有利机遇, 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我们制度的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们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集中力量才能办成大事。我们的国家大, 人口多, 底子薄, 起点低, 办好我们国家的事情, 最适合用“加法” 和“乘法”, 即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形成合力。 国家的统一, 人民的团结,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二、 团结的基础是共同的理想。

 只有“志同道合” 才能团结一致, 风雨同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坚持这一共同理想, 并从这一视角出发, 我们就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举例: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 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 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三、 团结出凝聚力, 出战斗力。

“同心山成玉, 协力土变金”。 从全局讲, 团结是我们党的生命,是我们事业顺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和基本保证。从局部讲,有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 才能使大家同心协力, 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从个人讲, 有一个团结和谐的氛围, 融洽的人际关系, 才能使大家心情愉快,无后顾之忧, 放手大胆地去工作, 工作效率高, 个人进步快, 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自觉维护团结就要反对分裂, 分裂是团结的大敌。 目前,“台独”、“藏独”、“疆独” 三股势力勾结国际反华组织, 在国际国内进行颠覆分裂祖国的活动, 他们的阴谋遭到全世界有正义感的国家和人民、 以及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反对和唾弃, 每一个中国公民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 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

第六课时: 友 善

友善, 是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 友善, 就是心胸开阔,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互谅互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友善”的重点是以友好善良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社会生活不论多么复杂,说到底是由各种性质、 各种层次、 各种方式的人际交往组成的。 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 无不希望生活在友好、 友谊、 友爱的氛围中, 无不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意、 善举。 这就需要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以友善的态度与同学相处、与同事相处、 与家人相处、 与朋友相处。 这种融洽友善的人际关系, 不仅可以使我们心情愉快,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大力加快我们国家发展的步伐。

友善, 就是宽容待人。 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 宽容是必不可少的, 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真诚和宽容,就多一份快乐和温暖。举例:

宽容是大海, 能容下江河, 也能容下小溪; 能容下竞游的百舸, 也能容下一叶扁舟。

宽容是高山, 能容下鲜花, 也能容下荆棘; 能容下参天的大树, 也能容下一棵小草。

宽容是丝丝春雨, 能融化坚固的冰层, 敲醒沉睡的爱心; 宽容是萧萧秋风, 能吹散自 卑的阴云, 唤回迷失的良知。

宽容是涵养, 是理解, 是关怀体谅; 宽容是给予, 是奉献, 是新月 一弯, 是彩霞一片 。

学会宽容, 你会友好待人, 积极面对人生; 宽以待人, 你就多 了 一扇窗, 拥有了 一份温馨, 同时净化了 自 己。

一、 友善, 就是乐于助人。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只要我们周围充满友爱、 善良、 善举, 我们的生活将充满阳光。 友善能使人感到快乐、 温暖和幸福, 能帮助他人, 能让彼此的心走得更近。 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举例:

著名青年歌手丛飞在他有生之年, 从事慈善资助长达 11 年, 资助贵州、 湖南、四川 等贫困山区 178 名贫困儿童, 累计捐助善款 300 万元, 他说: “在山区时, 我被他们的贫寒所震撼, 看到他们穿不上衣, 吃不上饭, 我心里就难受, 而当我听到这些孩子有书可读时我就高兴。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面友善的镜子, 只要你向它投出一束阳光, 你就会感到它反射给你的温暖。 丛飞充满友爱, 扶危济困, 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感动了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 等光荣称号。

二、 友善, 就是团结合作。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我们每个人只要心存友善, 就能和谐相处, 团结合作, 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一个家庭、 一个集体、 一个民族, 只有友善合作,团结互助, 齐心协力, 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

三、 友善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友善能使人抛弃积怨。 友善的人多了, 在社会形成一种氛围, 那些不愉快就会减少, 那邪恶的一面就会被抑制下去。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 愉快的氛围中, 都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良、 宽容和温馨……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以友善的态度与别人相处, 共同营造一个人人心情舒畅, 处处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七课时: 勤 俭

“勤俭” 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它本身又包含着两个主要的方面,“勤”就是勤劳、 勤奋、 勤勉; “俭” 就是俭朴、 俭约(俭省)、 节制。 概括说来, “勤俭”也就是勤劳而节俭,艰苦奋斗,劳动致富,移风易俗,建设美好家园。

一、 勤俭是一种美德,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就认为“勤俭” 是对一个人处事的基本要求, 就是要尽力地、 不断地去做, 坚持不懈地为一种追求而奋斗。 这是任何一种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小到一个人、 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举例:

从前, 在中原的伏牛山下, 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 他一生勤俭持家, 日子过得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 曾把一块写有“勤俭” 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 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 后来, 兄弟俩分家时, 将匾一锯两半, 老大分得了一个“勤” 字, 老二分得一个“俭” 字。 老大把“勤” 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 每天“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年年五谷丰登。 然而, 他平时铺张浪费, 家里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也把“俭” 字当作“神谕” 供放中堂,却把“勤” 字忘到九霄云外, 疏于农事, 每年粮食歉收, 省吃俭用也难以维持生计。

这一年遇上大旱, 老大、 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 将“勤”“俭” 二字踩碎在地。 这时候, 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 兄弟俩连忙拾起一看, 上面写道: “只勤不俭, 好比端个没底的碗, 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 坐吃山空, 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 两字原来不能分家,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 身体力行, 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二、 勤俭能养成廉洁奉公的思想品格。 

古人说: “俭以养廉”。 其寓意是很深刻的, 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经验和哲理。 可以说, 一个在生活上厉行俭朴和注重节约的人,就不会被各种物质欲望所引诱,也不易被一些腐朽思想所腐蚀。一个人, 在俭朴的生活中, 最容易培养和形成一种淡薄享受, 廉洁奉公的思想品德。 一个具有俭朴美德的人, 能够把俭朴视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境界, 从中培养和陶冶自己“以奢侈为辱,以俭朴为荣”的品德。

三、 保持勤俭节约优良传统, 建设美好家园。 

勤俭节约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 也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接受教育矫治的人员必须遵守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第一, 要养成尊重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世界上的任何财富, 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 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 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 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

第二, 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劳动的过程就是创造财富的过程, 我们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 创造社会财富, 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智慧获得自己的幸福, 而不能庸庸碌碌,好吃懒做,厌恶劳动,更不能一味地去追求享受,不劳而获。

第二,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劳者必节俭, 节俭者必定勤劳。 接受教育矫治的人员,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第八课时: 自 强

自强,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追求,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自强, 就是志存高远, 刻苦学习, 提高素质, 崇尚先进, 不怕困难, 积极向上。“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 中的名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道德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中, “自强不息” 和“自强” 的思想, 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一般来说,它包括四个方面的意思,即自尊、自立、自信和自胜。

一、 自尊, 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 

一个能够尊重自己人格的人, 就一定会在事业中兢兢业业、 切实负责、 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个自尊的人, 就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不做不道德的事。一个自尊的人,就必然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积极努力,能够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在任何逆境中都能保持自己的节操。 一个自尊的人, 能够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 以自己的道德人格来影响他人, 造福社会。

二、 自立, 就是努力奋斗。 

一个人, 在社会中生活, 不但在生活上要自立,而且在事业上要自立。 我们常说“自力更生”, 就是说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改变原来的状况, 使我们个人和国家兴旺发达起来。 身处逆境的情况下, 更要坚持“自立”的精神。

三、 自信, 就是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自信是一种精神、 一种品质, 它是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是对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信心。“自信” 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 它能够在困难和失败的环境下给人以勇气和希望,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四、自胜, 就是战胜自己的弱点, 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自胜者强, 自强者胜, 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量,而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

接受教育矫治的人员要想获得新生, 重塑自我, 除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外,更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品质。 首先, 要正视自己, 勇于知错。 要客观公正地剖析自己的过去, 剖析罪错根源, 对自己所犯罪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这是做到自强的基础。 其次, 自新态度要端正。 要严格要求自己, 积极配合管教民警,认真改造,对自己的改造充满勇气和信心,这是做到自强的条件。第三, 要有自新的强烈愿望。 理想是自强的力量之源, 人的活动, 如果没有理想引导和鼓舞, 就会变得空虚、 软弱、 混乱而渺小。 要想弃旧图新,知错就改, 就必须有自新图强的强烈愿望, 这是做到自强的关键。 第四, 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赋, 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 而在其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 坚强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 每一名接受教育矫治的人员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改造自己,总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第九课时: 敬 业

敬业,是道德规范在职业行为中的表现。 敬业, 就是干一行, 爱一行, 钻研业务,增强技能, 忠于职守, 尽心尽力, 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中华民族历来〇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 的传统。 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 接受教育矫治的人员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是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 敬业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科学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 每一项科学发现, 每一次技术进步, 都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都闪耀着敬业精神的光辉。 世界上所有的财富, 都是劳动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出来的, 离开持之以恒的劳动, 没有敬业精神的灌注, 财富从何而来?

二、 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 进步与奉献。 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条。 有人说, 伟大的科学发现和重要的岗位, 容易调动敬业精神;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想敬业也敬不起来。道理并非如此。

在这些人眼里, 房屋维修工作和公共汽车售票员工作再普通平凡不过了。但徐虎、李素丽同志并没有看不起这份工作, 他们发扬敬业精神,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感召了成千上万人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 徐虎和李素丽同志的事迹说明,任何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干得有出息,关键就看你能不能做到敬业。

三、 敬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各行各业从业人员都应该努力做到爱岗敬业。 接受教育矫治的人员在思想改造期间, 要把敬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思想改造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做“四有” 新人联系在一起, 树立敬业意识、 乐业意识、勤业和精业意识, 明确养成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为将来回到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打下基础。举例:

徐虎, 男, 1950 年 12 月 生, 汉族, 大专文化程度,现任上海西部企业集团物业总监。徐虎同志曾于1989年、1995年、2000年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6 年 5 月 和 7月相继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人代表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从普通的水电维修岗位到企业中层管理岗位,徐虎坚持角色变了,“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 的信念不变,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敬业、 钻研和奉献精神,在物业管理工作中作出了新的贡献。他主动带徒,手把手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理念传授给徒弟,形成了广泛的“徐虎效应,”促进了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他经常深入社区听取意见,及时处理群众来信,解决了多起物业维修方面的疑难杂症,受到了居民群众的称赞。他参与物业市场的拓展,努力扩大社会物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第十课时: 奉 献

奉献, 是崇高的道德境界。 奉献就是不计个人得失, 承担社会责任, 履行公民义务,为社会为人民多做好事。

一、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民族。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 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 推向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为民族解放、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而英雄牺牲、 无私奉献的历史。 在党的领导下, 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影响带动下, 中华儿女不屈不挠, 前赴后继, 艰苦奋斗, 默默奉献。 党与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谱写了一篇篇气势磅礴、 可歌可泣的苦难史诗。 没有党和人民的牺牲奉献, 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和美好生活。 我们党和各族人民的伟大奉献精神, 必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

二、 奉献精神是伟大而崇高的精神。 

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 既包含着崇高的境界, 也蕴含着不同的层次。 奉献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慷慨赴义, 也融会和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李大钊为追求真理而捐躯, 白求恩为人类正义而殉职, 董存瑞为人民解放而牺牲, 邓稼先为科学事业而献身, 是一种奉献; 雷锋、 孔繁森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徐虎走街串户解市民之难, 吴天祥将万家忧乐挂在心头,是一种奉献;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持之以恒,埋头苦干,也是一种奉献。可以说, 奉献无所不在, 无时不有。 每个人不论职位高低, 不论在什么岗位, 都能够尽自己的所能做出奉献。 奉献不是痛苦, 不是丧失, 不是剥夺, 而是爱心的流露, 善意的升华, 美德的弘扬。 奉献使人充实,使人快乐, 使人高尚。 我们在奉献中生活, 在生活中奉献。 不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 奉献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光耀人间,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精神力量。举例: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 在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 倡导奉献精神, 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系。” 我们不能一说奉献就不要个人利益, 一提个人利益就不讲奉献。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 “不讲多劳多得, 不重视物质利益, 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 对广大群众不行, 一段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 讲奉献不是对个人利益的否定, 而是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由此决定了国家利益、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要正确处理国家、 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当个人利益同国家、 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提倡奉献精神, 不是无视个人利益, 而是在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充分重视个人利益; 不是用集体主义否定和取代个人的正当利益, 而是引导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 维护和保证国家与集体利益, 在保证和发展个人正当利益的基础上, 推动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实现。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工作, 担任拉萨市副市长, 分管文教、 卫生和民政工作, 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患有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工作结束后,他的身边总围着一群等候看病的农牧民, 他认真地听诊、 把脉、 发药、 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孔繁森在拉萨市任副市长时,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 1993年春天, 年近 50 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 为了 摸清阿里的情况,孔繁森逐县、 逐区、 逐乡 的跑, 实地考察、 求计问策, 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全地区 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孔繁森深深的足迹。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孔繁森迎着暴风雪到受灾最严重的改则县和革吉县指挥救灾,救灾途中,饿了就吃一口风干的牛肉, 渴了 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时间的高山反应, 使孔繁森本来就带病的身体更加虚弱。 1994 年 11 月 ,孔繁森带领阿里工作组赴新疆塔城考察边贸工作,途中他在4页便笺上拟就了“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谁又会想到这竟成了他留在高原的绝笔。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1288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