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大小:28.59 KB 发布时间: 2022-09-24 16:08:03 ** **
下载文档

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

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

三、其他注意事项

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

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

范本一:我国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

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

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

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

Abstract: Folk custom culture has stable and the harmonious special characteristic, and it always maintains the social harmonious essential factor, may play a more vital role similarly in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process. Therefore, it also becomes the topic to the folk custom cul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which we urgently need to explore diligently. The present stage, we should inherit, protect, develop and use our country's folk custom culture resources, causes it to enrich and to develop our country's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But such as the protection dynamic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folk custom culture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insufficient, the protection way imperfect, the development way unreasonable as well as the folk custom spirit desalination, and so on. this article unifies various viewpoint to carry on the massive detailed literature summary to our country's folk custom cul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Key words: Folk custom culture; present situation; Protection; Inheritance; Science development.

民俗是人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并享用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文化的创新应紧紧联系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中,融汇在民族风情和民族自尊中。民俗文化反映着该民族独特的个性、气韵和风骨,是沟通和联系该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无形纽带。由于人类文化发展的连续性特征,民俗文化的创新只有以特定的民族和国家过去全部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为根基,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充分吸收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才能推进文明进程,使自身根深叶茂。

一、概念的界定

(一)民俗和民俗文化

万健中在《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中指出: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从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并没有从人类社会生活中挣脱出来,而是与现实生活糅合一体,成为具有传统意义的社会生活方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赵得利在《民俗:民众生活方式的模式化——民俗定义、性质新论》中给民俗得定义是:民俗是民众在生存活动中为了持存发展生命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具有模式化的生活文化。

关于民俗文化,洪勇于《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一文中阐释道:民俗文化是以口头、风俗或行为等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与生活密切相连,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二)民俗文化的功能

陶立璠在《民俗学》中把民俗文化的功能归纳为,历史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而对这种功能分类稍有不同的是,王娟在《民俗学概论》中将前面提到的历史功能改为心理功能。如“传说”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题都是关于战争、寻宝、冒险、礼仪等内容的,人们讲述传说是为了表现祖先们在这些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后人们会因此而具有一种荣誉感,人们为自己的祖先而骄傲和自豪。传说可以激励后人更加努力。[7]

王海霞在《发挥民俗文化建设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的作用》中指出:我国民俗在历史发展中以及当今时代都具有以下功能: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平和地消解矛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俗文化的特色

陶立璠在《民俗学》中给民俗文化赋予了它的特色(点):集中性、地域性、民族性、约束性、传承性以及变异性等。

张巨成、刘荣在《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色与整合》中指出,我国的民俗文化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主要表现在:农业性、宗法性、宗教性、儒学、区域性以及民族性等特色。

二、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

洪勇就《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指出,从古至今,在我国传统的节俗,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以流行广泛的大型节俗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为例,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特定时空中的生活习惯,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欢度春节的一套民俗程式:送灶神、大扫尘、购年货、做新衣、守岁、贴春联、挂门神、接财神、放鞭炮、拜年等等,剔除俗信,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涮锅碗、搞卫生、多玩耍、购物、饱口福,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人们逐渐树立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社会道德风尚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正在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这些都表明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民俗文化正在形成。

我国民俗文化走过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一过程闪耀着我们民族智慧的光芒,显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同时,中华民族又善于摄取外来民俗文化,能使外来的民俗习尚与中华传统民俗交融,形成博采众长具有兼容性的新民俗。陈正平在《当代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借鉴》中指出,中华传统民俗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在内部各族文化之间相互融汇、渗透,而且先后与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与交流。不光是在历史上,而且在今天,我国的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汲取外来思想和文化。

三、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赵得利在《民俗:民众生活方式的模式化——民俗定义、性质新论》中指出,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目前一部分民俗文化在我国正经受金钱至上等风潮的误导,向经济转型期特有的文化误区走去。事实上,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中由于各种原因囤积了许多问题。

(一)保护力度不够

针对民间艺术消失速度加快的现象,我国政府以及地方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只是保护力度还嫌不够,部分传统民俗文化遗产资源缺乏有效管理。

王海霞在《发挥民俗文化建设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的作用》中阐述道,以民间艺术为例,林林总总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在当代社会的大转型和变革时期,最先遭到毁灭和受到冲击的就是传统文化,尤其是不见经传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如民间说唱、民歌、民谣、民间工艺、美术、歌舞、音乐、戏曲等等。我们也经常听到学者在哀叹:某某老房子被拆了,某某古建筑被毁了,某某手艺失传了,某某风俗消亡了。我国民间文化的现状,确实很让人担忧。

近年来上海的整体民俗文化保护工作虽然有所加强,但对部分民俗文化资源还存在着管理不善的现象,其中颇有代表性的是上世纪80年代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搜集编写的民间文艺集成资料,因为集成办公室的撤销而无人专管,损坏、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另如一部分民间博物馆缺乏专业馆藏知识,陈列的房屋又大都简陋狭小,因此藏品也经常有损毁、流失情况发生。至今上海还没有建造起一个大型城市民俗博物馆,更没有建造起一批具有个性特点的专业性民俗博物馆。[8]

(二)保护方式不完善

《民俗:民众生活方式的模式化——民俗定义、性质新论》一文指出,尽管博物馆保护的只是一种固态的文化,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民俗文化保护方式。深圳的民俗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以及山西乔家堡博物馆、丁村民俗博物馆、河边民俗博物馆收集、整理、陈列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对于特殊的民俗文化要用完善的保护方式。

民俗博物馆不但保存了部分民俗文化,而且也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能够部分地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例如:洛阳民俗博物馆开馆至今,已接待中外游客六十多万人次,在展示民俗风情,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博物馆毕竟只是一种静态保护方式,而民俗文化则是活的、流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俗博物馆显然不能满足我们保护民俗文化的需求。[1]

(三)开发不合理

民俗旅游资源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由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与频繁交往,使当地的民俗文化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在给旅游地带来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致使旅游地的民俗旅游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2]当前这种破坏表现得比较显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伪造

刁统菊等人在《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中提到,民俗文化资源作为经济资源去开发,就难以避免个别地方为了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而想方设法造假,制作一些毫不存在的民俗事象来欺骗游客。如果地方政府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那么盲目建设就不但可能发生。民俗风情乱编乱造。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民俗文化商品化、庸俗化的现象也极为普遍。例如,传统的民间习俗和节日庆典,为迎合旅游者的需要被压缩、删除,而不再按传统规定的时间、地点举行,或者经过生搬硬套、随意拼凑而形成所谓神秘民俗。我国的经济虽然发展很迅速,并且城市化进程较快,但是我国的一些边远地区和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仍然保留着传统质朴的民俗文化,如江苏昊江同里镇、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喜洲城,都是现存的很完整的民俗文化的保留地,这些地方所具有的真实的、活生生的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旅游者真正感兴趣的,也是颇具吸引力的民俗生活文化的整体展示。

2.毁坏

刁统菊等人还指出,对民俗文化的破坏也有几种不同的现象,如有的地方,以民族风情表演为幌子进行强行“捐献”,结果是游客大呼上当,损害了民俗旅游乡土性和古朴性的特色。一些餐厅为了吸引游人,不注意演出质量,随意表演一些民族歌舞。民俗婚礼表演以参与为名,让游人与穿着民族服装的女性从业人员举行“婚礼”。

陈正平在《当代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借鉴》一文中指出,一些旅游硬件在开发之后也遭到严重损坏。山西平遥的古建筑被破坏了,周村在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之后也面临了同样的情况。耗资约两千万元于2003年5月建成的河南新安民俗文化村,开放到如今才两年时间,许多设施却遭到了摧残性破坏,村中景点之一“百业兴隆中”塑像全部被毁致残。民俗旅游开发部门需要彻底反思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3.同化

《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一文指出:民俗旅游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异地民俗文化相对于本地民俗文化来说具有独特色彩,异地民俗的丰富性只有到了异地才能够感受出来。但是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民俗文化出现了同化的现象。一件民俗旅游纪念品,大家随处都可以见到,民俗旅游产品的单一仅仅是地方特色泯灭的一个例子。民俗旅游与其他的旅游形式比如风景旅游有一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前者更强调旅游者和对象的互动。这种互动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在现场的互动,又有关于双方社会文化的流动。

随着外来社会文化信息的增多、延续,旅游目的地文化就有可能被同化。我国许多旅游地的民俗风情实际上早就受到了外部文化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在那些少数民族旅游地,民俗文化正在慢慢被同化、异化甚至消失。[12]

(四)民俗精神淡化

邵长波就《新民俗文化现象解析》提出,民俗是历史,是传统的表现;时尚是现代,是当代的潮流;时尚与传统是矛盾的,对传统甚至是具有颠覆性的。在中西文化融合的今天,许多人指责、抵触外来文化,但也不乏越来越多的人淡化本地的民俗文化,过分追求、崇拜外来时尚文化。

四、我国民俗文化开发的建议

像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两重性一样,我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也有两重性。《当代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借鉴》提出,传统的民俗文化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 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 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它的优点和缺点,正面和负面不是分别放置可以简易取拿的,而是杂糅在一起,难分难解。想要全面否定和彻底抛弃传统文化,不但是不足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世袭的民族心理。

鉴于在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搞好我国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那么该如何保持和发扬优秀的民俗文化传统成为当务之急。

(一)搞好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

尘灰在《该如何对待民俗文化》中指出,不是所有的民俗文化都能随便地保存下来,或者移风易俗。对待传统的民俗文化,无论其形式如何变,核心精华都应该保留。陈正平在《与时俱进:发展先进的民俗文化》中指出,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研究,区分出糟粕和精华,没有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没有评价的资格,就根本谈不上保护和发扬。例如:民间的各种风俗习惯,都是一种社会历史的产物,他们开始时都被认为是在当时条件下最合理最美的生活方式而创造出来流传开去,起过一定的积极的社会作用,所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谨慎的、具体的分析它们,进而批判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此外,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继承重在创新。陈正平在同时指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申报工作的龙耀宏教授表示“对任何少数民族的文化来说,没有创新力、没有适应能力是保护不了的”。

而就在前不久,中新网报道:我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于2011年3月启动并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与命名工作,经过两年多的调查、推荐和专家论证与评定、公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决定命名旺堆等一百六十六人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涉及说唱、刺绣、舞蹈、年画、泥塑、剪纸、漆艺等等民间文化的各个方面。

(二)注重科学合理的有序开发

首先,成立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咨询、研究机构,为各地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咨询,科学地规划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民俗旅游开发给民俗文化资源带来的益处。何薇在《把握乡村旅游文化特性 深挖民俗文化内涵——以成都三圣乡为例》讲解道,民俗旅游是有吸引力的,有学者指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就在城乡文化的差异上,这种差异越大,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就越大。事实上,民俗旅游的出现,将文化建设、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使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现实的经济。

其次,民俗文化的创新应是大众化的,注重实用性的。《民众生活方式的模式化——民俗定义、性质新论》指出,创新的民俗文化应是当代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的文化结晶。它的源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其宗旨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大众的、实用的现代民俗文化,应该是形式多样、层次不同、丰富多彩的高品位的文化,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民俗文化创新的实际成果,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再次,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文化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共通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姜军锋就《开发民俗文化资源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民进山东省委会的提案得到落实》中提出,民俗文化的个性、特殊性决定了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民俗文化的普遍性、共通性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可能性。正是由于民俗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矛盾运动,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文化不断碰撞和交流,促进民俗文化乃至整个文化的不断发展。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民俗文化都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有其长处,也有其局限。它只有从其它文化中吸收营养,才具有适应时代生活的活力,才能永葆青春,否则就会变成僵死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美具有多样性,狭隘地只认为自己的民俗是最美的,去否定或嘲笑别的民族或国家的民俗不是美的,这是一种偏见。我们应该共享全世界的优秀民俗文化,通过各国各民族民俗文化相互交流、碰撞、选择、吸收、创新的过程,来发展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民俗文化。

第四,注重宣传本土民俗文化,让美好淳朴的民俗为更多的人了解、熟知。如:旅游活动本身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实践,是对风土人情身心以赴的体察我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山光水色、珍木异卉,一经民俗文化的点染便熠熠生辉,在展现优美奇异风姿的同时也在诉说着优美的神话、动人的风物传说和民间故事。常峻在《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中指出,正是这民俗文化使旅游者了解异国他乡民众的生活、愿望、心理和性格,体味浓郁的风土人情。杭州西湖天下盛名,而那千载流传的美丽多情的白蛇女故事给一泓碧水增添了无限风情,雷峰夕照、断桥残雪因之令人涵咏不尽。旅游中还可品尝名菜佳肴、风味小吃,购买富有民间工艺情调的纪念品,全方位领略民俗文化的情趣。

此外,给外来者适时地介绍、讲解有关旅游民俗文化知识,可使他们拓宽视野,于欣赏自然美景中领略特异的人文景观,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结语

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具有很高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是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所在之处。我们只有保护好我们国家的优秀民俗文化,并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先进魅力之处,才能更好的去开发利用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民俗文化,也是我们民俗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我们做好文化传承、文化品牌、文化效用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赵德利.民俗:民众生活方式的模式化——民俗定义、性质新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 陈正平.与时俱进:发展先进的民俗文化[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

[3] 万健中.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J].新视野,2011(5).

[4] 洪勇.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J].南方文物,2004(3).

[5] 陶立璠.民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6] 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 Alan Dundes. Sacred Narrative [M].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8] 王海霞.发挥民俗文化建设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的作用[J].美术观察,2004(3).

[9] 张巨成,刘荣.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色与整合[J].云南学术探索,1994(4).

[10] 陈正平.当代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借鉴[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11] 邵长波.新民俗文化现象解析[J].中国电视,2011(10).

[12] 刁统菊,曲洪,刘爱昕.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1).

[13] 尘灰.该如何对待民俗文化[N].中山日报,2011424.

[14] 明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重在创新——贵州民院民族文化学院院长龙耀宏一席谈[N].文艺报,201145.

[15] 何薇.把握乡村旅游文化特性 深挖民俗文化内涵——以成都三圣乡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

[16] 姜军锋.开发民俗文化资源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民进山东省委会的提案得到落实[J].民主,2011(6).

[17] 常峻.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范本二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技术经济 班

设计(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

200 年 4 月 21 日

目 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题目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M&A,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

6进度安排

本文从去年11月份确定研究题目后,12月到今年3月份主要进行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的收集、整理。从3月到4月初完成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前期正文的编写。计划到4月底完成初稿,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修改。争取5月中旬完稿,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

开题报告范文·英语开题报告范文·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会计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摘 要: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一般说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谓产品经营,就是企业围绕产品与服务等主要业务,进行生产(含服务)管理、产品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大街够、融资和投资的运筹,以谋求实现在风险与赢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争取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

关键词:资本运营;并购

1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在论述资本运营前,有必要把产品运营说一下。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资本运营与产品经营就有联系也有区别。一般学术界定义产品经营(生产经营)是以物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强化物化资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获取最大利润的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2002.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有关资本运营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综合起来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广义资本运营和狭义资本运营。广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管理、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广义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资本的运行,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增值和获取最大收益。广义资本运营内涵广泛.从资本的运动过程来看,资本运营涵盖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既包括金融资本运营(证券、货币)、产权资本运营与无形资本运营,又包括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看,既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又包括增量资本运营。存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股份制改造等产权转移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增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的投资。

狭义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急剧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买卖和“以少控多”为策略,对企业和企业外部资本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增值等一系列资本营运活动的总称。资本运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具体目标是加快资本增值,扩大资本规模,获取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优化经营方向。狭义资本运营主要研究的是存量资本的配置,具体运营方式包括股票上市、企业、企业联合、资本互换、产权转让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在资本运营理论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将它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分析资本运营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的原理,从理论的高度掌握资本运营的精髓,有助于增强我们进行资本运营的自觉性,提高资本运营的技巧。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规模的深入分析,马克思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资本集中这一重大问题,并且建立了资本集中型论。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首先论述了生产集中,并指出生产集中包括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在文中,他还提到了“规模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的机制的理论论述,是完整的、有力的。即使在今天,这个由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所形成的竞争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所形成的整体,也的确是资本得以流动、重组乃至集中的最重要的机制。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强调资本的流动性,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这正是资本运营的核心所在,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闲置、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品和产业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另一方面,企业要缩短资本流动过程,加快资本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转换过程,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同时在资本运动总公式中,也相应地反映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关系。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问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答约成本,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与垂直兼并、混合兼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很好地解释了企业垂直兼并、混合兼并的内在原因,并对原有理论作了补充和调整。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产权理论认为,资产的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明晰的产权界限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客观基础。企业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规范化的公司产权基础上,没有界定清晰的产权、规范的股权结构和合理有效的股权流动机制,真正的公司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行为是难以产生和发展的。在清晰的产权界定基础上,企业资本运营行为有助于推动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的价值型管理和优化重组,进而促进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企业运用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推动公司产权的聚合与裂变,可以进一步促使公司产权明晰化。

产权理论要求产权必须明确.必须能够白由流动.这将从如下方面对资本运营产生推动作用。首先,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动公司并购的社会化。其次,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进企业资本运营市场化进程。第三,产权的白由流动有助于推动企业资本运营国际化。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有助于推动企业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优化企业规模结构。有关资料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其他企业而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成长经历表明:运用资本运营方式,有助于谋求规模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进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通过企业的联合与兼并,日本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重组,获取了规模经济效益。在我国,企业小型化、分散化的特点极为明显.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扩大企业规模,谋求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所谓并购,即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并购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财产、经营权或股份,并使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企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并购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比如品牌、市场、资金、管理、文化等优势,让存量资产变成增量资产,使呆滞的资本运动起来,实现资本的增值。

并购的具体方式包括企业的合并、托管、兼并、收购、产权重组、产权交易、企业联合、企业拍卖、企业出售等具体方式。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并购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推动并购实践的发展;在研究西方公司并购史时,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并购活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经济学分析,从而形成多种并购理论。

(一) 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公司有助十促使公司管理层效率改进,产生

协同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潜在效益。效率理论可以细分为

管理协同效应理论、营运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

角化经营理论与价值低估理论。

(二)代理问题及管理主义者(Agency Problem and Managerism)

代理问题是由詹森和麦克林于1976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在代理过程中,由于存在着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代理成本,这种成本主要包括:所有者与代理人订立契约成本、监督与控制代理人成本、限定代理人执行最佳或次佳决策所需的额外成本、剩余利润的损失。这一理论可以归纳为三点:并购可以减少代理成本;经理主义;负假说主义。

(三)现金流量假说(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源于代理问题。在公司并购活动中,自由现金流量酌减少可以缓解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所谓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现金在支付了所有净现值(NPV) 为目的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量。詹森(Jensen,1986年)认为,自由现金流量应完全交付股东,这将降低代理人的权力,同时再度进行投资计划所需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更新筹集将受到控制,由此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避免代理问题的产生。

(四)市场势力理论(Market Power)

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并购活动的主要动因在于并购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长期潜在获利的能力。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不代表规模经济或协向效应的实现。只有通过水平或垂直式收购整合,使市场占有份额上升的同时又能实现规模经济或协同效应,这一假说才能成立;反之如果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建立在不经济的规模上,则收购可能会带来负效应。

(五)财富再分配理论

财富再分配理论的核心观点为,由于公司兼并会引起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兼并利益从债权人手中转到股东身上,或者由一般员工于中转到般东及消费者身上,所以公司股东会赞成这种对其有利的兼并活动。

(六)市场垄断理论

由于企业购并等资本运营本身的特点所在,就是在产权理论形成

以后,关于购并对市场力量影响的讨论依然在进行。从经济有益的一

面来看,购并带来的好处也许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此我们前面

已作了很多的说明。从对社会经济不利的一面来看,购并活动有可能

带来垄断。但是现在关于垄断也有人认为其有好的一面,或至少是不

可避免的一面。因为垄断集中本身是竞争的产物。在现代经济中,由

于竞争己从简单的价格竞争发展成为质量、技术、服务、产品类别等

诸多方面立体的竞争,因此即使是大公司之间也很难就垄断达成什么

共谋。此外,大公司和大企业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日益增大,这也是

购并等资本运营活动对现代经济发展贡献之一。

除了以上各种理论之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购并中获利一方的收益来源是对企业中其他利益主体的剥夺。如股东为企业内部人,而债权人为企业外部人,在信息方面股东有优势,因此股东有可能通过企业购并来提高股票的价值,而降低债券的价值,由此来对债券持有人进行剥夺。这就是所谓的再分配理论。另外,按照并购的分类不同,早期的理论还包括横向兼并理论、纵向兼并理论、混合兼并理论等,此后再做阐述。

购并活动是导致企业规模扩大的经济行为。在实际的资本运营活动中,也存在着通过出售和分立等方式来减小企业规模的活动。在分析这方面的活动时,也形成了关于公司分立的理论。几从分析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来看,可以说都是我们在上面讲述企业购并理论时已经使用过,因此这里不打算对关于分立的理论进行论述。

基本上可以说,在产权进论形成以后,直到它在50年代- 60年代兴起,它与同时代兴起的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结合在一起,对开阔人们的视野,提供新的分析工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由此资本运营理论也大量地涌现出来。但总体上看,现代的资本运营理论大都还是一种假设或假说,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理论体系。

1.3.3并购效应

并购的效应包括:(1)佯量资产的优化组合效应;(2)资产与经营者的结合效应;(3)经营机制的转换效应;(4)劣质资产淘汰效应;(5)产品升级换代效应;(6)进入利润水平更高的行业。

1.3.4并购方式

1、按被并购对象所在行业分:

(1)横向购并,是指为了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而在同一类产品的产销部门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

(2)纵向购并,是指为了业务的前向或后问的扩展而在生产或经营的各个相互衔接和密切联系的公司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

(3)混合购并,是指为了经营多元化和市场份额而发生的横向与纵问相结合的并购行为。

2、按并购的动因分:

(1)规模型购并,通过扩大规模,减少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

(2)功能型购并,通过购并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

(3)组合型购并,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减少风险。

(4)产业型购并,通过购并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扩大整体利润。

(5)成就型购并,通过并购实现企业家的成就欲。

3、按并购双方意愿分:

(1)协商型,又称善意型,即通过协商并达成协议的手段取得并购意思的一致。

(2)强迫型,又可分为敌意型和恶意型,即一方通过非协商性的手段强行收购另一方。

4、按并购后被并一方的法律状态分:

(1)新设法人型,即并购双方都解散后成立一个新的法人。

(2)吸收型,即其中一个法人解散而为另一个法人所吸收。

(3)控股型,即并购双方都不解散,但一方为另一方所控股。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企业作为运用资本进行生产经营的单位,是资本生存、增值和获取收益的客观载体。企业对生产经营进行组织与管理,实质上是对资本进行运筹与规划,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根植于资本运作的基础之上,都必须借助于资本形式转换。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生产经营可以视为资本经营的实现形式。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资本运营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有着战略意义。

首先,资本运营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实质是要由行政机制配制资源转向市场配置资源,使资本机制得以生产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其次,资本运营将推动想带企业制度的完善。

另外,资本运营思想的确立将推动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促进企业经营理论的发展,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资本运营为政府宏观调空提出了新的课题。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界一直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重视增量投资,忽视存量资本。重视内部交易型战略的运用,忽视外部交易型战略的实施,这些误区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离不开资本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是经济活动得以持续运行的标志,资本就像一块巨大的礁石,将社会各种生产要素吸引到它的周围。资本流向何处,何处的经济运行就会活跃起来,资本聚集在何处,何处的经济就会不断地走向繁荣。

在强调资本运营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产品经营的重要性。事实上,资本经营并不排斥生产经营。在生产领域内的资本运营,必须通过生产经营进行转换。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的途径,资本经营的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正是产品运营如此重要,有关生产经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而对资本运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却很少,也正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才将资本运营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做一展望。

参考文献

[1]肖胜萍,《资本运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第一版。

[2]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2002.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3]臧日宏,《资本运营》,2002,中国农业出版社。

[4]汪少华,《投资学》,2004.2,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

[5] 郜卓 ,《资本运营--理论与案例》,2001.12,中华财会网

[6] 李心丹等,《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2002.12,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7] 王曙光,《加入WTO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影响与启示》,2002.7,商业研究。

[8]王明珠,《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操作现状的反思》,2000.8,长春大学学报。

[9] 苑泽明,《无形资本运营对策的经济学思考》,2002.7, 商业研究。

[10] 《中国并购指数》,2005,全球并购研究中心。

[11] 汪金成, 《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2003.6,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12] 苗澍,《企业并购管理研究》,2003.12,华中师范大学。

[13] 刘小剑,《中国公司并购重组模式与案例分析》 ,2002.2,北方交通大学。

[14] 周涛,《企业收缩重组的动因比较分析》,2002.5,北京工商大学。

[15] 刘琼,《企业资本运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02.3,东南大学。

[16] 张文杰,《国有企业并购关键问题研究》,2001.1,北方交通大学。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1288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