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汇报类
十九大精神解读
大小:15.93 KB 发布时间: 2022-09-26 13:56:02 ** **
下载文档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十九大精神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一

党的十九大精神博大精深,需要每个人好好地学习、精准的领会,完美的执行和落实。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未来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必须要深入领会,落实为具体的项目和行动。每个党员、每个基层组织都应该是十九大精神的精准“解读者”,不仅自己深刻的领会,全面地掌握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更要及时地向群众传达,教育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引导群众做新时代发展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让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落地为美好现实。

精准解读先要让精神入耳更入心。十九大报告32000多字,对每个人来讲,多读几遍并非难事,而难得是能透过3万多字的字面表达,真正体会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领悟到治国理政的新理论、新思想,并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导。要真正让十九大精神入耳入心,不仅要多读几遍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更要结合个人的工作岗位、社会经验等深入理解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内涵,把十九大精神和自身的思想、行动结合起来思考,让走心的解读、贴身的感受,真正把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化为指导具体行动的思想遵循和行为准则,真正让十九大精神入耳又入心,成为前进过程中的精神灯塔,成为推动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

精准解读不仅要读更要付诸行动。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和行总是联系在一起,知行合一才能共同发挥最佳作用。我们做十九大精神的精准“解读者”,不仅要通过读报告、学党章,深入了解十九大精神内涵,更要通过对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及时总结形成学习成果,并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在行动实践上,用十九大精神指导自己更好地工作和前行,在具体实践和行动中更好地领悟理论,体会理论对现实的巨大指导意义。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多向群众问需、多问计于民,让行动始终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导向,在行动中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提升行动的效果和质量,使人民在新时代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精准解读千万不能忘了广大群众。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仅要全体党员学习领会,更要向广大群众正确、全面地宣传、解读,让广大群众深入的了解、理解,让十九大精神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动指南。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基层党组织,不仅自己要精准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要发挥好骨干和主体作用,带动十三亿多群众共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的主力军,必须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全面了解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鼓舞人民群众继续奋进的信心和决心;也要让群众听明白、看得懂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蓝图,调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新时代的改革发展工作,共同凝聚起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动员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总蓝图。如何把握报告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一”主脉络加深理解、融会贯通。

一面伟大旗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最大收获、最大成果,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对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理论品格、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作了深刻、系统的阐述,标志着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实现了与时俱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修正案),明确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无论在近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的最新理论成果,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同志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境界、新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我们党永远高举的伟大旗帜。

一颗永恒初心:

永远铭记党的奋斗历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96年。96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应对和化解各种危局和困境中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96年。96年来,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从只有50多位党员到拥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基层组织,成为世界最大执政党。之所以能如此,根本在于我们党能够“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保持初心不改、壮志豪发,在风云变幻的百年史册上留下不朽传奇。

一条鲜明主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新时代”这个概念是党的十九大的亮点之一,这个“新时代”,并非历史学上的“新时代”概念,而是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过去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种极不平凡集中体现在“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国内来看,这五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力挽狂澜,淬火成钢、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的五年,我们的党、国家和军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更有力量。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五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而中国则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百业兴盛。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一个历史判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党的十九大基于对我国国情的深刻分析,对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深刻把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判断新概括,提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立足于新的实践,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标志着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和主要矛盾。只有精准把握时代主题和主要矛盾,才能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接地气、真管用、利长远。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差距有所扩大,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这其中既有先天要素禀赋的差异,也有后天增长模式和节奏的影响。如今,我国将精准扶贫工作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就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党和政府努力解决这种不均衡矛盾的坚定态度。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加重视环境发展与生态保护,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背景和实践基础进行了深刻阐述,同时也强调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变化,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一张宏伟蓝图: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提出在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是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应地,新征程也分为接力奋进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之“新”,体现为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提前;“新”还体现在,过去我们提出的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这一次加上了“美丽”和“强国”,这也意味着迎来了我们的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一份明晰的“纲”和“魂”:

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全篇

党的十九大最突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全篇,成为全篇的“纲”和“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

党的十九大在党的建设方面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九大还对“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有机整体的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和逻辑关系进行了全面论述,明确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时代标明新方位,新征程提出新任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新时代展现党的新气象新作为,在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夺取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

篇三

1.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大会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对我们党带领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是宣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二是宣示了我们党始终高举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旗帜。大会高举这面伟大旗帜,郑重宣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守,彰显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决心。 三是宣示了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习主席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入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五年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在深刻分析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巨大变化基础上作出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贯穿报告全篇。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作出了新时代的战略安排,提出新时代的战略举措,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历来具有根本性关键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又作了归纳和精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八大算起已经过去60多年,改革开放也已经近40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党的十九大作出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经不符合实际了。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个问题造成或派生的。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

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重大判断,揭示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其水平并不是决定初级阶段的唯一条件,还应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联系起来看。二是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三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在初级阶段中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初级阶段本身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把握新时代,清醒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7.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这是全面审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得出的重要判断,既意味着面对机遇要勇于把握、开拓前进,更意味着面对挑战要善于化解、迎难而上。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更加、五个坚决”概括了进行伟大斗争的内涵要求,揭示了进行伟大斗争的现实指向和重点领域,反映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是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的着力点。

8.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真理性认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这内在揭示了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9.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清晰阐释。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十九大精神解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12880号-7